中新网10月16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很多人把精神病患者“标签化”,调查发现:有15%受访者对精神病患者很抗拒,其中逾半受访者不愿与精神病患者同住一大厦,更有3成认为精神病与命运、风水及因果有关。有学者说,“标签化”不仅扩大市民与精神病患者的社会距离,更减低市民受精神困扰时的求助意图,影响治疗。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于05至06年访问941个市民,其中15%受访者属于高标签组别,他们对精神病认知比低标签组更负面、歧视更严重,接纳度更低。在高标签组别中,逾半受访者不愿意与精神病患者同住一大厦,或工作同一机构、有约8成不会出租单位予精神病康复者,近30%认为精神病病因与命运、风水、因果有关。
反观低标签组别,有近70%受访者愿意与精神病患者同住一大厦,约66%愿意与精神病患者做朋友。中文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麦颖思称,卷标现象正显示市民对精神病的负面认识,存在偏见及歧视。她称,标签效应不但扩大市民与精神病患者的社会距离,亦减低市民受精神困扰时的求助意图,阻碍患者及早得到治疗。
张妙清认为,首要任务是向公众灌输有关精神病正确的知识及改变市民受传统影响的信念,同时要提供市民与精神病患者接触的机会。中大心理学系正筹备免费向全港中学派发一套认识精神病的教材,包括短片光盘、简报、数据册及教师指引。(实习记者 傅媚媚)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