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北大开办学生骨干训练营 校园精英不再限于干部

  各类积极分子被团组织纳入学生骨干培训计划

  北大凝聚校园学生精英

  本报记者 张欣 原春琳

  张昊加入校学生会了。从浙江嘉兴归来后,他便下了这个决心。

  今年7月,张昊以“阳光志愿者协会”骨干成员的身份参加了2007北京大学学生骨干训练营。

81名校园精英被划编为8支社会实践团队,展开了为期一周的体验生活。

  在嘉兴调研粮食物流课题期间,校研究生会副主席张婷给张昊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搜集资料、全盘规划,这名团队中的“大姐大”超凡的资源整合能力让同为学生骨干的张昊看傻了眼。一周的团队协作后,张昊决定“去学生会锻炼一下”。

  本期训练营的81名成员中,有6名与张昊一样特别的成员,他们既非学生会出身,又不任职于团委;他们活跃在社团、论坛等校园文体生活的各个领域,被称为北大的“边缘学生精英”。

  校园精英泾渭分明

  学生骨干训练营,已是第二届。就在去年,北大团委对传统的团校培训模式做出了一次全新而大胆的调整——在做好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同时,将学生社团、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特别是承担着一定领导和组织职责的同学纳入骨干培养的视野。

  去年的训练营引入了素质拓展和团队研究等新的培训方式,相比传统的团校课程有了很大的革新。在此基础上,北大团委进一步思考“干部”与“骨干”的区别在哪里?与普通学生的区别又在哪里?一番研讨之后,一种新的培训机制应运而生,总结起来就是3条原则——实践教育、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

  为发挥“第二课堂”的教学优势,训练营以实践培训的方式展开。营员分为8个团队,奔赴嘉兴、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参观、调研,并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志愿者服务与高校交流活动。

  针对学生骨干自我教育能力突出的特点,北大团校提出了“只开课不授课”的培训思路——开营时选主题、提要求,实践过程一概不计,只管验收最后成果。实践期间,学员自主设计决策和执行机制,分工撰写旅行笔记和调研报告……没有随行老师,也没有远程遥控,短暂的一周可以将多少宝藏揣进行囊,全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优秀的人聚在一起会变得更加优秀”,这是同伴教育的精髓,也是学生骨干培养机制的核心。

  北大团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学生骨干”概念推出前,“学生干部”与“社团骨干”是泾渭分明的两条主线。一提“学生干部”,首先想起的是团委办公室里的“常驻户”或学生会的“形象代言人”。“他们总是有权有钱有荣光。”这让社团骨干多少有些艳羡。此外,学生干部举办活动,有团委的指导和充足的经费支持,还有资格参加“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的评优。

  与此同时,社团的发展却面临困难。以前团委每年划拨给社团的活动经费只有两三万元,而仅魔术协会这个小规模社团一次活动的表演费用就可能高达千元。当时全校200多个社团,两三万元的投入如泥牛入海,不见波澜。久而久之,社团骨干成了学校里的“边缘”精英,不但难为团委所用,还容易产生抵触和逆反情绪。

  然而,在“班团组织”战斗力弱化的当代大学校园中,各类社团和校内论坛等“非官方组织”正以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影响着高校学生的组织活动方式。

  “边缘”精英有了“合法”身份

  据北大团委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北大登记在册的学生社团已达250家。北大在校学生共3万余人,而在各种社团注册过的多达2.8万人次;关注学生会并在其中担任干部的学生有450人,而仅“爱心社”一家社团就已吸收成员700余人。

  轻松的氛围和丰富的活动吸引人,领军人物的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也吸引人,学生社团与校内论坛俨然已经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寻求归属感的前沿阵地。

  前不久,一些校外人员借用学生饭卡在校内食堂“蹭饭”,引发了学生在北大未名BBS上的讨论。未名论坛著名的“三角地”板块曾经历过100多人同时在线热议的盛况,北大未名站务张博的工作就是将这些意见搜集整理起来,反映给学校有关部门。张博告诉记者,“学校领导都很重视校内网络论坛上的呼声,几乎天天关注。”

  北大未名论坛是学生心中的一块自由地,是集中反映学生所想所需的最直接的途径。目前,论坛每天保持3000多人活跃在线,这恐怕是任何一个学生组织都无法企及的规模。

  张昊入学两年了,燕园的路还没摸熟,社团却已经“混”了个遍。他所在的阳光志愿者协会始创于2002年,遵循“拯救生命,提升健康”的愿景,建立骨髓库、为患者提供骨髓配型服务,举办疾病预防培训活动。5年来,它已经从普通的学生社团发展成为社会影响广泛的NGO组织。凡协会举办活动,校内学生组织莫不出手相助——联系场地、支援经费、提供志愿者支持,可谓一呼百应。

  在北大,山鹰社的攀登科考、心理学社的“成长热线”、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的“北大—哈佛交流营”、风雷社的全国高校街舞大赛……社团活动几乎能够填补学生课余生活的全部空白。如果斩断社团工作这只手臂,就等于失去了学生工作的主要阵地。

  正是基于这点考虑,北大团委重新界定了“学生骨干”的定义,摒弃了以往狭隘的视野,将“大局观”引入学生工作中,打通了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中的学生骨干体系,将习惯于各自为政的校园精英凝聚起来,编“游击队”为“正规军”,给了“边缘”精英一个“学生骨干”的“合法身份”。

  “学生骨干”凝聚校园精英力量

  “学生干部强调的是‘干部’,把一小撮人从学生中隔离了出来;而学生骨干首先是学生,而且是学生中的精英,既先进又有基础。”身兼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一职的“模拟联合国”社团成员黄宇蓝,很乐意接受“学生骨干”的新身份,他说:“‘干部’只是职务,而‘骨干’代表能力。对我们来说,获得能力上的肯定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干部“升级”学生骨干后,活跃在校园各个领域的有识之士终于齐聚团委麾下。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干部领教了社团活跃分子天马行空的率性和术业专精的品行,而出身“草莽”的社团精英也在闲聊、切磋中学到了制度化运作学生组织的整套经验。

  社团活动特色鲜明、影响力突出,而学生会则是唯一可以代表全校学生最广泛利益的组织,一个“学生骨干”的名号将全校的精英力量凝聚起来。

  据悉,从今年开始,北大每年将从300万元素质教育专项经费中拨出15万元左右为社团活动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另外学校还设置了专门的评优奖项,鼓励有效组织的骨干和积极分子。团委的工作手臂也终于延伸到了北大青年课余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责任编辑:安世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最新消息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 胡锦涛任总书记(图)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 名单

  精彩推荐  
  代表风采
  辉煌历程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