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促进酒店业向国际化发展(专家漫笔)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国际化就是北京酒店业演化的主导脉络。早期,以建国饭店为代表的产业主体,致力于学习西方国家的微观运营模式和市场运作体系。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投融资、公司治理、业态创新等产业组织层面的国际化进程趋于加速。对于北京酒店业而言,即将到来的2008年奥运会,则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为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极为稀缺的历史机遇,也是对这一长期进程的集中检验。
从客源结构上看,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战略为北京酒店业带来了大量的公商务客源,加上传统的观光和都市休闲市场,北京饭店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国际饭店服务经验和人力资源基础。尽管如此,奥运期间集中到访的世界性客源还是对北京饭店业的产品结构、服务流程、外语、信息系统、工程改进等领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事实上,围绕奥运服务“绿色、科技、人文”的主题,北京许多饭店正在开展一系列的改建、升级和培训工作,形成了北京酒店业提升国际化水平的主旋律。
就资本和管理要素而言,北京已成为国际产业投资机构和酒店品牌运营商最关注的城市之一。目前,已有20多家国际饭店管理集团的30多个品牌进入北京,产品线涵盖了从豪华、中档到经济型的细分市场。它们在带来全球预订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技术、环保理念和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同时,还充分注重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奥运期间,包括艾玛克在内的国际餐饮供应商的进入以及首旅集团与其战略合作,将为北京酒店餐饮业提供难得的国际化模式的现场运作机会。
在国际化发展和奥运服务耦合的进程中,一批有代表性的本土酒店企业正在从体制、理念、模式和运营体系等方面构建“走出去”战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北京酒店业的国际化将从单一的客源和要素输入型转向输入输出并存型的格局。
奥运服务是一个短期的任务,国际化则是长期的历史进程。笔者以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北京酒店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也要注意不同档次的酒店结构均衡、绿色理念、业态创新与融合等问题,以期构建起与全球酒店业同步的文化导向、技术推动的发展模式。
(作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助理、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