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谜一样的国度
印度人有不紧不慢的习惯,你觉得火烧眉毛的事,他却稳坐钓鱼台。
记者去海德拉巴市郊的炮兵中心采访,租的是往返的蹦蹦车,没想到采访过程超过预计时间一个小时,心急火燎地赶到门口,悠然的司机没一句二话,也许迟到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更有可能是他根本没看表。这种性格带来的往往是麻烦,例如你和司机约好几点见面,他按时到的几率微乎其微,你急得像热锅的蚂蚁,他却像没事人一样。
他们“着急”的多半是大事。记者在驻印使馆工作的一位朋友讲了件趣事: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圆满成功,印度友人纷纷表示祝贺;同时,他们中不少人强调,印度有比载人航天更重要的事做,第一步是在2010年前实现登月计划,谁更行,走着瞧。对于中国经济崛起,印度人的心理也很复杂,大致经历了“不相信、不承认、不服气”三个阶段。近年来,印度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当听到政府提出在2020年前使印度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目标后,多数民众的反应是欢欣鼓舞,仿佛期盼已久的强国梦就要实现。
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其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必然非常强烈;倘若它的历史中有屈辱的一页,国民更会迫切期待自己的国家被世界承认和赞扬。这一点,中印可互为镜鉴。
我们雇用的司机有印度人普遍的优点——幽默。每当路过海德拉巴的贫民窟或遇到交通拥堵,各种车辆、行人甚至牛羊乱做一团时,他总会摇摇头,自我解嘲道:“看,这就是印度。”倘若路过富人区,看到漂亮的花园洋房时,他马上神情振奋起来,尽管这些住所只是他难以企及的梦想。此君尤其喜欢我们提起印度世界闻名的信息产业,如果我们不经意说起“圣雄”甘地或者印度美女又当选了“世界小姐”,他的服务态度立马会热情得让人“招架不住”。
这是一个有点尴尬的事实:印度贫富差距悬殊,所有大城市都有贫民窟,其经济首都孟买总人口1400万,居住在贫民窟的人口就有一半多;与此同时,印度富翁之多令人惊叹,一个最大的软件巨头据说个人财富仅次于比尔·盖茨。
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但你在街上用英语问路,多半会碰到茫然的摇头。也难怪,印度的文盲率极高,据说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令人难以置信直至赞叹有加的是,它的高等教育却极其发达,在第三世界国家名列前茅,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软件工程师,还产生了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了物理学、医学、经济学各个方面。
中国社科院的一位研究员曾说:“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这个国家太复杂了。”对我们这些初来乍到者来说,这是一个谜一样的国家,认识它,需要有勇气把各种相互矛盾的形象拼凑在一起。
(本报印度海德拉巴10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