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类似的新闻并不鲜见。在上海,一位老人向记者抱怨“重阳节洗澡洗不完”。原因是有些孤寡老人在秋冬季节,因为家里洗澡不方便,去浴室又行动迟缓,只好减少洗澡次数。到了重阳,一下子有好几家浴室上门请老人免费洗澡,还有专人“伺候”,让他们无所适从,只好“赶场子洗澡”(10月19日《新民晚报》)。这则新闻初听让人还觉得挺幽默,但转念一想又很悲哀。显然,如此关爱对老人而言,实为难以应付的沉重负担。这不禁让人疑惑,在形形色色的敬老活动中,类似的麻烦还有多少呢?
重阳节如果变成了折腾,变成了老人的“一道坎儿”,我们所提倡的敬老、爱老之风,难免会大打折扣。全社会努力营造的关爱氛围,也将黯然失色。因此,有关部门理应加强监管,让商家的节日营销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毕竟重阳节之后,还有圣诞、元旦等等。作为商家,也应当更加理性和策略,既关注经济利益,又充分考量自身行为带给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唯有如此,才能名利双收。(北京学生)
青年剧作者的文化自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到如今,我国约有1.4亿农民工在城里打工,成为都市经济发展和正常运转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可是,正面表现农民工喜怒哀乐的文艺作品并不多,即使有所涉及,也多是脸谱化的人物,要么一味淳朴善良,要么一味愚昧狡猾,缺乏有个性、有生活、有深度的表现。多年以来,也就是《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外来妹》等不多的几部“打工戏”,曾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这也都是比较早的作品了,这两年随着文艺作品的市场化、娱乐化,市民趣味相当程度上主宰了影视、话剧的题材选择,农民工更是日益成为边缘化的题材。
正在朝阳区“九个剧场”上演的话剧《向上走,向下走》是个“异数”,它用炫目的舞台手法触摸了外来打工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想当公安的保安,想当主人的保姆,想追寻浪漫真爱的村妞儿,他们的梦想其实很直白也很简单,但在现实面前总是遭遇挫折。他们尚未跨过由收入差别形成的无形门槛,还没有在他人充满怀疑的眼神里赢得自尊。他们仅有自怨、自嘲、自哀、自怜,每天所做的一切都无外乎是取得他人的信任与包容。可是,这些努力充满艰辛。借了警服去见恋人的保安遇上真警察,把自己打扮得如主人一样的保姆撞见了真主人,一切矛盾都在瞬间爆发。保安被警察铐上了手铐带走,而小保姆则被主人解雇,眼看着山穷水尽……解决现实生活带来的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通与理解。在戏剧中的小人物们均由大喜步入大悲后,他们以自我的真挚与坦诚展开自我救赎。最后,他们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也找到了意外的收获。
《向上走,向下走》是年轻人的实践,虽说以娱乐喜剧作为外包装,而且的确轻松好玩,但却赋予了这个小剧目以超越戏剧本身之外的人文精神与现实命题。在小众的话剧舞台,去诠释以保安、小保姆这样为代表的外来小人物,并以戏剧化的形式表现他们的悲喜与得失。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尝试,在当今丰富城市人群精神需要时,适时强调了人性关照。它不仅是以李家讴为首的年轻创作者们的一次智慧碰撞,同样也宣告“80后”年轻剧作者已经开始以文化行为承担更多道德使命与社会责任。这是个可喜的开端。(北京职员)
“陪护教育”值得肯定
机动车违章后,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驾驶员?10月19日,成都市交警二分局事故大队首次推出一种教育肇事驾驶员的特殊方法:请肇事司机在自愿的前提下,到医院义务陪护伤者一天,让其在感受伤者痛苦、家属悲哀的同时,再次“复习”交通法规。(10月20日《成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