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报讯(记者李晓东)“大夫,我的肚子里有个瘤,是恶性的,肯定是癌症,你得救救我。”一个10岁的孩子这番满嘴专业名词的求助,让大连徐医生心理工作室的徐相君有点哭笑不得,“这孩子对癌症倒是了解不少呀,只是有点走火入魔了。
”
“哪里有什么肿瘤呀?还说什么恶性,这孩子呀,自己在吓唬自己。”几家大医院的化验结果表明,这个10岁孩童一切正常,带孩子来看心理医生的是孩子的奶奶。“我们也知道孩子没事,可他老用专业名词形容自己,什么全身不适呀,肚子发涨呀,吃饭难以下咽呀,把我们都弄糊涂了。去几家医院给他检查,化验一切正常,没什么问题,人家建议我们找心理医生。”
“可能是得了心因性心理疾病,产生了对症联想。”徐相君做出了初步判断。经过与孩子和他奶奶交谈之后,验证了这个判断,“事实的经过是这样的,孩子的奶奶特注重身体,但喜欢胡乱猜疑,身体一不舒服就怀疑是癌症,就在子女面前絮叨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检查过后,发现不是时,又怀疑子女在骗她,然后找一些专业书或者相关的电视节目来看,来分析自己的症状。一来二去孙子也身受感染,一不舒服就同奶奶一样,开始产生了联想症,尤其喜欢对着电视节目的解说来分析自己的感觉。本来肚子不涨偏偏感觉涨,本来胃口好可一对照电视节目就感觉难以下咽。时间一长,就有了自己患了癌症的想法。”
徐相君说,“现在的孩子知道的东西不少,但知道未必真懂,家长的某个细节动作以及某句话,可能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一些影响。所以家长有很多事情应该避着孩子,不然极容易引起心理疾病。”
(责任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