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人民网10月24日电 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香港驻京办)特邀请香港八和会馆,于2007年10月27、2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两场粤剧折子戏《百花亭赠剑》及《洛神之七步成诗》。此外,香港驻京办与中国戏曲学院在29日于中国戏曲学院小剧场,将举办关于粤剧文化交流的研讨会。
香港驻京办表示,今年已先后在北京及内地多个省市成功举办庆祝回归十周年的活动。而这次粤剧演出及交流会,目的是促进京港两地戏曲文化交流。
此次活动,得到了国务院文化部港澳台文化事务司、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及香港粤剧发展谘询委员会的大力协助及支持。
香港八和会馆此次赴京的成员四十多人,团长为阮兆辉先生,主要演员有陈剑声、李龙、南凤、尹飞燕、新剑郎、高丽、招石文等,均是香港的红伶佬倌。演出剧目为香港已故著名粤剧编剧家唐涤生所撰。北京戏曲界内的多位专家学者、香港八和会馆阮兆辉和梁汉威先生、及香港粤剧发展谘询委员会的代表,将会于29日的文化交流研讨会上发言。
香港八和会馆访京演出及研讨会日程 10月27日 晚7:30 《百花亭赠剑》《洛神之七步成诗》 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
10月28日 晚7:30 《百花亭赠剑》《洛神之七步成诗》 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
10月28日 早9:30 中国戏曲学院小剧场举行京港两地文化研讨会主题:“粤剧在香港的文化传承”
粤剧介绍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嘉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演出剧目介绍 《百花亭赠剑》改编自京剧《百花宫主》,讲述江六云被太监八腊赚入百花宫主宫中,欲借百花宫主之手除去六云。幸六云失散多年的亲姐江花右为百花宫主的亲信宫女,先帮助其弟匿藏,虽为百花宫主发现,仍助他赢得宫主芳心,赠剑订情。
《洛神之七步成诗》取材自三国时期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讲述魏文帝曹丕对亲弟曹植的逼害。曹植失去宓妃后,也获罪被远封临淄为临淄王。但曹丕对亲弟仍不放心,借母亲之力,逼宓妃写信召回曹植,曹植竟被蒙骗回归,朝堂上,曹丕以曹植欺世盗名,逼他七步成诗,否则斩之,幸曹植说出兄弟相煎的「煮豆燃箕诗」,令曹丕大为惭愧,把他放回临淄。
香港八和会馆简介(TheChineseArtistsAssociationofHongKong) 香港八和会馆以宏扬传统粤剧艺术,保障同业权益为宗旨,成立于满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余年历史﹐一直是广东粤剧从业员的专业组织。会馆曾经多次改组﹐前身分别为八和剧员总公会﹑八和粤剧协进会﹑广东八和粤剧职业工会。一九五三年﹐在广东八和粤剧职业工会香港分会的基础上﹐重新注册成立香港八和会馆﹐作为香港粤剧工作者的团体组织。
香港粤剧发展谘询委员会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于2004年5月特别设立由香港粤剧界及社会上不同范畴的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就推广、保存、研究及发展粤剧这门香港本土文化艺术向政府提供意见。委员会的工作包括推广粤剧事务及培训、促进社会不同界别以至地区组织及私人团体在粤剧的参与、促进各地交流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关注保存及研究与粤剧有关的历史及文物、协助开发资源、研究如何提升社会人士对粤剧的认知及粤剧在社会上的地位。 (来源:人民网-海峡两岸频道)
(责任编辑:车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