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科技大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积极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将河北民间特有的常山战鼓、井陉拉花、河北梆子、晋州官伞、沧州落子等艺术形式搬上大学的舞台,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燕赵大地是一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第一批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项目就达39项,居全国第四位。近些年,河北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思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科技大学党委提出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据了解,河北科技大学是全国第一所较为系统地引进民间文化,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高校。
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部分学院作为试点单位组织、学习、研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该校曾先后多次邀请省文化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市群众艺术馆等有关领导和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报告会,聘请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讲解、教授舞蹈、器乐等民间文艺项目。2006年,学校曾邀请燕赵音乐团、南响口音乐团到校进行精彩演出,现场气氛热烈,民间艺术在校园不断“升温”。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组织文化采风小分队,深入民间“零距离”地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6年暑假,学校组织了10个文化采风小分队,分别到常山战鼓的发源地(河北正定东杨庄)、井陉拉花的发源地(河北井陉县)等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学习。2007年暑假,学校又组织了10个文化采风队,分别到河北邢台威县学习河北民间艺术——乱弹,到唐山学习唐山皮影,到隆尧县学习招子鼓,到邯郸学习邯郸成语典故文化等。目前,学校已成功引进了井陉拉花、常山战鼓、晋州官伞、沧州落子等二十几种河北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并作为学校的特色节目多次在校内外演出,成立了学校民乐团、民间舞蹈团等艺术团体。近3年,为更好地引进民间艺术,学校投入30余万元,购置乐器、服装等训练、表演器材。学校加大了民间艺术特长生的招生力度,提升了训练和演出水平。每年,学校都会在新生中举办文艺汇演,从中发现人才,不断扩充队伍。目前较成熟的民乐团有学生演员100余人,民间舞蹈团演员80余人,各学院还建立了各种民间艺术社团,具有了整建制的演出队伍。学校还把学习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作为学校选修课,设置专职老师岗位担任艺术指导。井陉拉花、常山战鼓等表演队还常年聘请当地民间艺人担任校外艺术指导。
常山战鼓早在旧中国时期已具雏形,它以雄浑有力,激人奋进而被人喜爱,至今流传。今年7月20日,河北科技大学操场,常山战鼓传承人之一的张书社,向160名大学生传授了“擂战鼓”。据悉,河北科技大学的常山战鼓表演队已经被选为2008年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演出。
民间艺术进校园后,增强了广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相当一部分同学主动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来。该校排演的河北民间舞《放风筝》、民乐合奏《丰收锣鼓》等节目荣获河北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二等奖。2006年,井陉拉花表演队还被邀请到天津、秦皇岛演出。河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非物质文化在学校的普及是好现象,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