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欧阳自远院士 |
嫦娥一号会告诉人类月球上有什么资源
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详解绕月探测工程科学目标———
嫦娥工程的四大科学目标是如何确定的?我们的绕月计划和以往的绕地探测有何不同?探测月球对百姓的生活到底有何影响?……日前,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欧阳自远院士接受了国防科工委政府网站的采访,介绍绕月探测工程。
■对于更遥远的空间的环境,我们中国人应该积累一点资料
记者:四大科学目标到底是如何确定的?这些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究竟有哪些重大的作用?
欧阳:我们提的第一个目标是月球三维影像,实际上就是给它拍照,而且是照立体的照片。
第三件事情,当时提出来的时候国内和国外都有异议,也就是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月球表面有一层土,我们想把这层土的厚度测出来。我们知道月球上的土壤有厚也有薄,这也是有形成原因的,因此我们要解释它。我们用的仪器叫微波辐射计,接收地面的微波辐射,微波辐射反映了月球表面的温度。所以,这项测试可以测量月球表面的温度分布。第二,测这个厚度还可以知道,土壤越厚这个地方也越老。但更重要的,所有的氦3都是储存在土壤里头的,不在石头里面。假如知道了土壤的厚度,就可以算出每一个地方氦3的资源大致有多少。我们的任务是想计算氦3的确切数量,并告知人类。我觉得,这是中国科学家应该尽的责任,既然我们能够做到,我们就要把它做完。
第四件事情,中国人没走过这么远,我们的卫星一般是36000公里,叫做同步卫星。有一次发射双星,发射了一个太阳的,大概也就6万到7万公里,再远没去过了。那么,对于更遥远的空间的环境,我们中国人应该积累一点资料。
■要适应300摄氏度温差变化
记者:我们的绕月计划和以往的绕地探测科技攻关有什么不同?
欧阳:跟绕地探测确实有极大的不同。第一,是三轴稳定问题,这个很难,你的计算机程序里早就要预算好太阳、地球、月球怎么转怎么动,这个跟地球探测是截然不同的。第二,所有的测控、轨道、定位、数据传输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距离遥远。地球(探测)根本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总之,由于距离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全部都要解决。第三,由于环境的不同,在地球外部转的话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已经熟悉了近地空间的环境,没什么问题。而嫦娥一号卫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两个小时左右绕着月球转一圈,这样有一个小时有太阳照着,有一个小时是绕到月球背后去了,月球挡住了太阳。在太阳照着月球的地方,正110摄氏度、正130摄氏度,温度太高;当卫星转到暗的地方,没有太阳了,温度降到负130摄氏度到负180摄氏度,温差可以达到300摄氏度,这就要求卫星里面所有仪器的工作状态都要适应这种变化。
■未来月球可做科研基地
记者:迄今为止,全人类的探测活动还处在科学研究的阶段,您能不能预测一下这些科学成果,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影响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呢?
欧阳:月球有哪些资源呢?大概有这几类:第一,矿产资源。美国研究5种,我们准备研究14种。第二,能源。第三,月球可以做科学研究基地。我们可以把望远镜安放在那里,从而获得很高的清晰度,一个放在月球上的直径40厘米的望远镜的分辨率可以相当于地球上8米直径的光学望远镜观测的分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