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中国科学家曾用美国人赠送的月球岩石发表了12篇高水平的论文。参与研究的欧阳自远院士,把用我国自己的原始数据进行研究当成一种幻想。
进入21世纪,当经济实力和航天技术都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国终于决定开展深空探测活动,并以无人月球探测作为起步。
古稀之年的欧阳自远,被任命为绕月探测工程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他说:“包括港澳在内的全国122位专家学者组成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大家期盼月球科学数据尽早传回。”
“别人探月搞了几十年,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去搞?”作为绕月探测工程的总指挥,栾恩杰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每当这时,栾恩杰都不禁微笑反问道:“别的国家生产汽车,我们是不是就不用生产了?别国科学家研究人类起源,我们的科学家还要不要研究?”
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月球协定》规定,月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孙家栋,曾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作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他说:“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是,如果我国的月球探测活动取得一些成果,在国际上讨论《月球协定》的修订和分享月球权益时,将有更大的发言权,就能更有效地维护我国在月球的合法权益,否则就没有发言权。”
叶培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的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他说,耗资256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使美国建立和完善了庞大的航天工业体系,支撑起整个美国近十余年的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从阿波罗计划中派生出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成果。
专家们朴素的话语,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声音:在尖端领域,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作为。
据悉,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后,数千人的研制大军投入其中,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层以上骨干的平均年龄仅35岁左右。“通过探月,培养一支出色的队伍,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希望之所在。”孙家栋为此特别欣慰。据新华社
栾恩杰
栾恩杰:工程总指挥 栾恩杰,满族,1940年11月生,辽宁沈阳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导航与控制专业,同年,在清华大学机械系精密仪器专业读研究生。1968年在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所工作。1978年后,任七机部第二研究院十七所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1984年后,任航天二院副院长,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1993年6月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国家航天局副局长。1998年4月起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
孙家栋
孙家栋: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卫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9年生于辽宁省复县。194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1951年被空军选派到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回国后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工作。1967年参加领导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及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研制。此后,他任总设计师的系列卫星发射成功。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叶培建
叶培建:卫星系统总指挥 1945年1月,叶培建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填报大学志愿时,叶培建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来却意外被浙江大学录取了,但毕业时竟又被分配到航天部卫星总装厂,从此与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总设计师、总指挥,叶培建说他是2001年10月开始介入探月工程工作的。
欧阳自远
欧阳自远:首席科学家 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原籍江西上饶,生于江西吉安。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月岩)、比较行星学、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近年来,积极参与并指导了中国月球探测的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定,是中国月球探测计划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
(责任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