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为何选择这一奔月路线——对话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新华网北京10月30日电
(黄全权 李雪 刘菊花)深邃的太空,嫦娥一号卫星已经盘桓6日。中国“嫦娥”为何选择如此复杂、漫长的旅行?
孙家栋,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日前就这些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记者:在设计工程方案,包括轨道运行的时候,是否存在争议?
孙家栋:航天工程绝对没有哪个方案是唯一的。
不同的方案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
有的研究小组从非常强的发展观点来考虑问题:第一步就要起步高一些,而且要把以后深空探测所需要的基础设施都带动起来。那样,卫星要重新设计,火箭改动也比较多。
就技术方案来讲,这些方案都可以采取,但从全局考虑,最后选择还是先完成一期的任务,等将来二期、三期工程的时候,国家实力更强了,再考虑。
我想,二期工程中,飞行器应该是全新的,对火箭的改进也比较多,测控网甚至要考虑更远距离的需求。
记者:这个“步子跨得更大一点”的方案跟现行方案最大的区别在哪儿,为什么最终放弃呢?
孙家栋:区别最大的,就是那个方案不用围绕地球转那么多圈,火箭直接将探测器送到近月轨道。这样,卫星重量以及带的推进剂的数量都将小一点,这就要求卫星重新进行小型化设计。
一个方案要获得支持,要拿出一段时间进行技术攻关。根据技术攻关克服的情况,再来制定方案,这些事情都需要时间,包括新产品的研制、工程实施中新产品的磨合。这样,整个工程研制周期要长很多。一期工程的成果,可能明年、后年都未必能拿出来。
第二,新的东西多,需要投入的经费肯定要比现在增加很多。
第三,航天经验告诉我们,新东西太多以后,从工程整体角度和理论角度讲,可靠性要比运用成熟技术的方案小。
“步子跨得更大一点”的方案,将来任务完成后,所收获的东西会更多,但是,要付出的时间、代价,承受的风险也更多。目前的方案,虽然标准相对较低,但能率先达到基本目标,同时也推动了深空探测的起步。
记者:为什么要选择那么复杂的轨道设计?是否可以采取将卫星直接发射到绕月轨道的方式?
孙家栋:直接发射对火箭的水平要求非常高,这要求火箭把卫星直接送到一个精确的点上,星箭一分离,就直接进入绕月轨道。
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不利用东方红三号平台卫星自己的爬升能力,而把这个任务压给火箭,火箭做不到。这是根据我们产品实际的情况,由实际条件决定的。
记者:您现在最大的担心和压力在什么地方呢?
孙家栋:压力应该至少保持十几天的时间。一旦加速开始奔月,这个环节是比较关键的。尤其是到了月球以后,很短的时间之内要把速度降下来,一般来说就这么一次机会,不能有一个环节处理不当。这5天时间,我感觉是非常复杂的。
记者:如何评价现在的这条奔月路线?
孙家栋:应该用“合理”来评价。
既然用的是现在比较成熟的产品,用的是原来的基础,那么这样设计是比较合理的。但当火箭、卫星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就会根据具体要求产生具体的变化。
(责任编辑:车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