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抢吃百年“爆肚张”
竞报讯(记者张硕) 124年前,“老爆肚”张全才先生在银锭桥桥头摆摊卖爆肚的时候,也许并没想到,百余年后老店的变迁,竟引来了这么多忠实的食客。
近日,西城区房管局的一张危改通告贴在了银锭桥畔,人们发现,老字号“东兴顺爆肚张”所在的前海东沿17号院,也在改造的名单内。
于是,如今来“爆肚张”的人们除了抢吃最后一碗爆肚外还多了一个内容:给老店拍拍照。
4:一个饭馆分4个餐厅
走进“爆肚张”的小院,一条一米来宽的小窄过道连接着4个用餐的房间。各个房间的墙壁上都挂满了常宝华、马季等名人的题字。院子一旁小桌上放着果子干、炸卷裹等老北京小吃。菜单只有一张塑封的绿色卡纸,“爆羊肚”、“爆肚仁”、“爆散丹”不仅占据着菜单上的位置,也深深占据了食客们的内心。
在另一个房间里,“爆肚张”的第三代传人张耀兴老爷子和老伴李大妈正在眯着眼晒着冬天的暖阳。
124:四代人经营124年
张老爷子已年过七旬,他的祖父张全才先生卖爆肚的时候,就住在如今的小院中。小店随后成了前海东沿的一大特色,老邻居们称张老爷子的祖父为“老爆肚”,父亲为“小爆肚”,张老爷子则是“小小爆肚”。1956年公私合营,“爆肚张”并入了地安门小吃店,这里的小店也就关了张。直到1990年,“老邻居们说,小小爆肚啊,我们还想吃你的手艺。赶紧把店开起来吧。”连当时清华大学的民俗教授也专程来拜访了张老爷子,“这个老店是北京老字号上在册的重要一笔。”在大家的催促下,张老爷子以自己的名字和儿子的名字各取一个字,加上顺利的“顺”字,注册为“东兴顺爆肚张”,重新把店开了起来,而这一开又是17年,如今“小小爆肚”的儿子张东红已经成了掌勺的大厨。
3000:每天进3000斤爆肚
“老一辈的有的都不在了,可是小一辈的也拿我这里当个宝地。现如今,我们每天早上都进300斤左右的肚,一般到晚上8、9点钟就卖完了。我这里的爆肚没有隔夜的,那么做对不起‘老字号’三个字啊。”张老爷子说。
店里的吃食,爆肚、散丹为15元1盘,肚仁20元一份,羊汤4元一碗,烧饼1元一个,除了肉类略涨了一些,其余的有近十年没有涨过价了。
10000:最后抢吃日营业额一万
众多摄影者路过老店,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老店在碧波荡漾的后海前的容貌。“相约来吃爆肚是我们几个兄弟的习惯了,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今年25岁的小李住在地安门,“我们都憋着劲,这一段时间要多来几次。”从公司请了一个多小时的假,小李带着同事们来到了这里。
如今来吃爆肚的人每天都有三四百位,日营业额近万,周末慕名而来的人则更多。“搬走之后怎么办,目前我们一家子也在琢磨 。老邻居多,都认我这里,我不想让老少爷们儿们少了这口。”张老爷子盼望着,能在改造后迁回这里。本报记者 郝笑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