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0月30日专电(俞懿峰、李亚彪)黄金周过去了,旅游淡季来临了,闻名天下的西湖并没有沉寂,流连于断桥旁、苏堤上、孤山下的游客与市民正告诉人们,西湖已不再仅仅是旅游胜地了,其角色和社会功能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在不少杭州市民眼中,西湖已成了锻炼身体的最佳场所。一到傍晚,在湖边穿着运动装步行、跑步、骑车的人特别多。在机关工作的小王天天晚上同妻子一同骑车绕湖行走。他说:“湖边空气好,十分安静,非常适合做有氧运动。”
在一些票友、文艺爱好者眼中,西湖又成了以技会友的舞台。无论在西湖的湖滨路,还是在岳庙后的宝石山上,总有一些票友在周末或晚上唱起本地戏。一到晚间,在西湖的一公园集贤亭和晚香亭中间的木制看台上,总是黑压压地或坐或站着一群人,二胡的琴声和越剧红楼梦的选段《金玉良缘》伴着不时爆发的叫好声,热闹异常。
在一些年轻人眼中,西湖又成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在梅家坞与龙井的茶园,每到周末,都市的年轻白领一族总会选择到这些地方度过。梅家坞小胖子茶馆的徐旭东一到周末就特别忙,一批批回头客的电话打过来订座。“在我这里喝茶打牌的人特别多。”徐旭东说。在柳浪闻莺景点,据一家茶室的负责人介绍,他们共有40个座位,平时的上座率就不错,到双休日或大的节假日,基本都是满座。
在上学或上班一族眼中,西湖又是一个学习办公的场所。在西湖边一些安静的树林里面,总能看见专心学习的人。杭州一个中学的几个学生每到周末,就在西湖边的一张圆桌上安静地复习英语,连往来的游客也不由得放轻了脚步。有的商务人士在接待客人、洽谈业务时,也选择西湖边的小餐厅,点上茶水与点心,商谈公务,或是边走边聊,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处理了公事。
有关人士认为,西湖景区功能所发生的这些变化,除与西湖本身敞开式的旅游方式和地理特征相关外,也与多数景点不收门票有一定关系,更与人们整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追求相应精神文化生活的想法有关。在快节奏与现代化的今天,人们需要更多的西湖。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