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
潮白
从12月1日起,全国新生产上市的每辆自行车都将拥有一个“身份证号”。这组编码和汽车发动机号码一样,是具有唯一性的全国统一编码,不允许有重复出现。昨天的消息说,编码管理的实施规则已经下发到自行车生产厂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编码刻制的位置。
自行车统一编码,有必要吗?弄清这个问题,要研究一下设置统一编码的目的。对照《北京晚报》的这条消息看来看去,发现都是就编码而编码的问题,15位数字分段代表什么呀,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编码刻制位置呀,可能采用横圈式进行刻制呀,等等。只在结尾,看到“有关部门还将研究建立自行车编码管理数据库”,这样,“一旦发生自行车被盗案件,警方通过编码可以找到生产商、销售商、购车人等相关信息”。请注意,这是“还将”,未来的打算,眼下就是弄个编码而已。那么,这个所谓统一编码有必要吗?可能没有。
从“历史”来看,自行车曾经有过编码,尽管不是全国统一。十几年前我们买一辆新自行车,算是一件虽然不大但也不小的事,都要到辖区派出所去办个证。交完了钱,领个小本子,然后乒乒乓乓,派出所在自行车的横梁和两个钢圈上,凿下一组六位数的编码;每年还要年检,在小本子上盖个章,前后装两个标识性的铝牌,属于哪个区一望而知。这种做法什么时候取消的,恐怕没人记得起,总之不知不觉就没了。但是我想,它的无疾而终,绝不是没缘由的,很可能在于只是徒留了一种形式,根本解决不了今天重新统一编码“还将”试图解决的问题。想必多数广州市民都有这样一种回忆:有一段时间,广州自行车丢得简直叫做邪乎,以至于有“没丢过多少辆自行车不算广州人”之类的民谚问世。在那个需要编码起作用、平息市民愤怒的时候,它显得无能为力。
当然,如今不同了,科技进步了,可以联网了,捉到一辆赃车能够很快找到真正的主人了。但是新的问题也出现了:自行车已然不是多数人的代步工具了;自行车的使用群体因为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因为城市道路规划首先让位于机动车,已然萎缩了;除了专项整治行动,警察可能也不会刻意捉拿偷自行车这种所谓偷“车”的小毛贼了。另一方面,社会的诚信度也下降了,“销售企业要负责填写《自行车销售(保修)登记单》,对购买者的相关个人信息和车辆编码等自行车信息予以登记”,当然是出于好心,但即使你不嫌麻烦,我还不大放心呢。平常,我们的一些个人信息比如手机号码,没去哪里登记还老给人用垃圾短信进行骚扰呢,主动登记不是拱手送上门去吗?有谁愿意这般自讨苦吃!
最关键的是,自行车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不在于是否统一编码,而在于其未来的生存空间如何,还有没有存在的可能。许多城市现在都在声称规划自行车道,说归说,做归做。现行的产业政策,客观上在阻碍着自行车的勃兴;而生活水准的提高,又使得市民主观上甘愿放弃之。因此,当自行车在城市管理者的眼中、在市民的生活中变得无足轻重之时,大张旗鼓地做管理文章,就有了舍本逐末之嫌。一定得花不少钱吧,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