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根据中国政府网刊登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中国50%的国土面积位于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域,包括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昨日,记者从省地震局了解到,广东“十一五”期间将在全省基本建立起较完善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其中珠三角地区率先达到基本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中国政府网颁布的国家规划显示,中国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20世纪全球大陆35%的7.0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中国;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120万人,中国占59万人,居各国之首。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地震烈度Ⅵ度以上区域;50%的国土面积位于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域,包括23个省会城市和2/3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在此状况下,中国防震减灾能力却仍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例如,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基础依然薄弱,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尚不能作出准确的预报;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能力明显不足,农村基本不设防,6.0级及以上级地震往往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针对这些广东也可能存在的问题,省地震局向本报提供的资料方案显示,十一五期间,广东在全省基本建立起较完善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有效提高地震灾害综合抗御能力,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达到基本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
在建立健全地震应急管理机制方面,广东将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实现地震应急预案启动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目标。建设现代化立体地震监测台网,提高地震监测精度。一般工程新建、改建和扩建完全达到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要完全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对农村新建、改建房屋抗震技术指导的覆盖面达到60%以上。逐步建立全省地震救灾物资储备体系,震后24小时内灾民能得到及时的生活救助。
另外,未来几年,广东还将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力争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监测能力达到1.0级以上,其他地区监测能力达到2.0级以上,震中定位精度达到国家Ⅰ类标准,省台网中心地震速报在10分钟左右完成。
徐林 林亚茗
图:
广东省地震局举行防震减灾开放日活动,给市民们普及有关地震的各种知识。 王亮 梁维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