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两度调查成都水污染
本报记者 闵捷 通讯员 王鑫昕 实习生 张楠
在近日举行的2007成都科技年会“水与成都”论坛上,一些大学生受邀上台发言。台下的听众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其为,四川大学博导、成都市政府参事古钟璧等。
大学生的发言内容是介绍成都水源地的污染情况。此前,他们作为主力军,参加了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组织的志愿者队伍,两度出发,实地调查成都水源地污染状况。
岷江属于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徐堰河和柏条河则属于岷江水系的一部分,在成都的都江堰分流而下。由于水质较好,成都大约80%的饮用水取自这两条河。其中,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从徐堰河取水,在徐堰河岁修或遇到水质受污染时,便切换到柏条河取水,水量不足时同时从两条河取水。
从源头开始到水厂取水点,徐堰河和柏条河的全长分别为35公里和45公里,沿途经过都江堰市、郫县等地。这些地区不是农业生产发达,就是人口和工业比较集中,给水质保护带来了压力。
成都的环保人士称,这两大水源地的水质虽然仍在我国制定的饮用水标准范围以内,但水厂的监测表明,水源可能被非法排污所污染。
比如,今年4月13日开始,在位于河流下游的成都自来水六厂B厂的取水点,就发现PH值高于往年平均值。
环保人士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前段时间出现的太湖蓝藻暴发、无锡自来水问题、巢湖污染、滇池污染等水污染事件,为成都敲响了警钟,成都必须采取强硬措施保证水源不受污染。
为搞清楚水源地污染的具体情况,今年夏天,一向关注水环境的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发起了一次调查,并得到了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市环保局、成都自来水六厂等单位的支持。来自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20名大学生志愿者,成了这次调查的主力军。
志愿者们分成两组,分别调查徐堰河和柏条河。他们结合专业特长,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例如西南民族大学的张俊等10人前往柏条河开展调查时,有社团工作经验的张俊、陈奕美等人负责联络企业和政府,擅长仪器操作的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孙凯进行水样的测量,地图制作的任务交给了学习城市规划的古云峰。
成都市有关部门对此次调查发现的水源地污染情况十分关注。10月中旬,有关部门委托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对成都的饮用水安全隐患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知情人士透露,“第二次调查的范围几乎覆盖了成都市所有的饮用水水源地”。
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他在10月12日接到电话,被告知要进行第二次调查,15日开始了培训,17日他们就开始了第二次调查的行程。
据悉,第二次调查的总结报告已于10月底完成,成都市城市河流研究会没有公开报告,而是按要求将其提交给了成都市水务局。
记者向成都市水务局询问成都市水源地保护的有关举措时,政策法规处的一位官员谨慎地表示,需要进一步了解后才能回答记者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