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弓背”上寻根祭祖
炎陵将建我国首个中医药文化纪念馆
纪念馆分五个部分,工程预计2009年建成
选取“弓形”作为设计的基本意象
本报讯(记者 王洁)作为丁亥年炎帝陵祭祖大典活动之一,炎陵神农中医药文化纪念馆工程建设开工典礼届时将举行。
民间发起建纪念馆
相传炎帝神农氏因为民治病,误尝“断肠草”而“崩葬”茶乡之尾,即现在的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史载他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是中华医药的开山鼻祖。
为传承弘扬神农中药文化,探讨中药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药经济发展,2005年重阳节,海内外中医药界人士在炎帝陵举办首届炎帝神农中药发展论坛。期间,28家海内外中医药企业和相关机构联合发起创建“国内最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纪念馆”。此后,业内人士围绕“炎陵神农中医药文化纪念馆”的建筑设计方案和内容规划等问题,多次研讨交流。
五行、阴阳融入设计理念
2006年,株洲市正式决定建设炎陵神农中医药文化纪念馆,并确定选址炎帝陵景区。据了解,纪念馆分为综合馆(悠远)、国药馆(集粹)、国医馆(慈韵)、养生馆(若水)、现代馆(涅 )五个部分,内设20余个分区近百个专题,并按照金、木、土、水、火五行和阴(传统)阳(现代)共融一体的设计理念进行具体规划。
“建成后的纪念馆将成为中医药界寻根祭祖的圣地、中医药优秀文化集大成的标志性建筑、中医药界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人气汇聚地、中医药文化的大众科普展示场和中医药文化世界性的传播、交流高地。”纪念馆内容规划设计有关负责人表示。
主展馆设在“弓背”上
今年初,炎陵神农中医药文化纪念馆设计方案出台。“建筑设计方案从挖掘炎帝文化的视角入手,力图用建筑语言诠释炎帝文化的精髓。”纪念馆设计方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设计方案依据现有地貌特点及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联系炎帝神农氏所处的由狩猎转向农耕文明的特定历史背景,选取具有标志意义的“弓箭”和“犁铧”所共有的“弓形”作为设计的基本意象。弓背是张力之源,将主展馆(神农展馆)设在弓背上,形成建筑群的制高点,表达了后人对中华农耕文明开创者、中医药奠基人炎帝神农氏的崇高敬意。整个建筑群长达210米,主要包括展示交流区和休闲服务区。
相关链接 炎帝陵祭典
炎帝陵祭典是由千百年来世代沿袭的炎帝陵祭祀活动所形成的祭祀民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炎帝陵祭典”已成为一个涵盖音乐、舞蹈、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文化载体。2006年5月,炎帝陵祭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炎帝陵祭典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民间祭祀自夏朝以来香火鼎盛,绵绵不绝,延续至今。官方祭祀见于周,帝王祭祀起于唐而兴于宋。至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太祖诏命“建庙陵前,肖像而祀”,随之遣官诣陵致祭,并“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形成定例。此后,元、明、清各代祭祀活动从未间断。炎帝陵祭祀方式包括文祭、物祭、火祭、乐祭、龙祭等,其中龙祭最具特色和独创性。
18万守陵儿女翘首迎祭祖
炎帝陵祭祖大典各项筹办工作准备就绪
本报株洲讯(记者 王洁 李春璞 通讯员 魏振军)丁亥年炎帝陵祭祖大典将于本月8日隆重举行。昨日,祭祖大典活动炎陵县指挥部对宾馆接待、市容市貌、道路交通、现场准备等相关工作进行了最后一次全面督查和验收。
“我们加强了市容环境整治。”炎陵县委副书记潘才良介绍说,炎陵县进行了县城亮丽工程建设,更换了主要街道的路灯、部分人行道板,新装了红绿灯;加强市政设施维护,对供水、供电设施进行了全面检修,对县城主要街道进行了维修,对县城废旧房进行了处理,并抓紧绿化美化;加强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大了城区“五乱”行为的治理等。在交通保障方面,完成了塘旺至炎帝陵段公路的改造,衡炎高速公路炎帝陵段的硬化和S321线施工路段的路面平整工作也已接近尾声,道路交通环境的整治和清障已经完成,可确保公祭车辆安全畅通。
在炎帝陵神农大殿一角,记者见到几名工作人员正细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将道具刷上大红色的油漆。“祭祖大典当日,公祭大道两边的246棵大香樟树上,全部会挂上红红的大灯笼。”炎帝陵管理局副局长谭艳告诉记者。据了解,为迎接此次祭祖大典,炎陵县对现有祭祀道具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和维修,并添置了部分道具设施;炎帝陵圣德广场“九龙朝圣”造型也正在加紧搭建,各个活动现场的设施道具准备已经接近尾声。
18.1万守陵儿女翘首喜迎炎黄子孙谒陵祭祖。目前,炎陵县各项筹办工作准备就绪。
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
将炎帝陵祭祀列入“国祭”
本报讯 (记者 王洁)“历代对炎黄‘二陵’不失修葺,一并尊崇。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现在炎帝陵在祭祀规格、建设规模、宣传力度等方面与黄帝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在湘全国人大代表和在湘全国政协委员们纷纷呼吁炎帝陵应与黄帝陵享受“同等待遇”,将炎帝陵公祭列入国家级祭祀。
来自株洲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日新认为,近年来,炎帝陵和炎陵县都有较大的发展,但与同为中华民族始祖陵寝地的黄帝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黄帝陵公祭从2004年以来升格为国家级祭祀,由全国政协和中央统战部牵头组织,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公祭。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重修炎帝陵后,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炎帝陵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亿多元,但由于缺少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建设规模等都与黄帝陵相差甚远。
在湘全国政协委员胡彪等建议,国家把炎帝陵与黄帝陵一并列入国家级祭祀,制定统一的祭祀活动办法,按照统一的仪式和规格祭祀民族始祖,以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探源、谒祖归宗的心愿。
共同做大炎黄品牌
炎陵黄陵结为“兄弟”
本报讯(记者 王洁)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10月19日,湖南炎陵县与陕西黄陵县缔结友好县签字仪式在黄陵县隆重举行,两县正式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炎黄二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做出过奠基性贡献。分处我国南北的炎陵县与黄陵县,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的安寝之地,已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纪念地和亿万海内外炎黄子孙谒陵祭祖的人文圣地。近几年来,两县围绕“祭典文化”,不断挖掘炎、黄文化精髓,做好炎黄品牌、旅游品牌的包装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