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侨联等主办的第三届湄洲妈祖·海峡论坛同时在莆田举行,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侨领及专家学者就论坛主题“妈祖文化与华侨华人”的讨论尤为引人注目。
身份认同
妈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航海守护神,更重要的是妈祖信仰已经成了海外华人“民族认同”的精神力量,表现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特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周濯街
妈祖远在宋代就被奉为航海保护神,后来逐渐演变为我国悠久的民间信仰之一。
经过1000多年的传播,如今的妈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信仰,它伴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世界。
“海外的华人社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妈祖宫庙和同乡会馆或商会是一体的,妈祖庙不仅是当地华人社区的政治中心及社区中心,也是其精神支柱。”来自菲律宾中华总商会的卢祖荫指出。
自出生起便伴随着一个个美丽神奇传说的妈祖,其诸多感人事迹集中体现了她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精神,而这些精神又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表现,这无疑从某种程度上使妈祖成为海外华人难以忘怀的故土情缘的代名词。已经有相当多的海外华人把妈祖视为祖籍国的具体化身和民族之魂的重要载体,在妈祖信仰中寄托了他们对祖籍国浓厚的民族亲情。
正因如此,妈祖身上携带的孝、善、信、爱等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成为广大华人身在海外、心系故园的需要,同时也成为他们身份认同的重要符号。
和谐包容
和谐是妈祖文化的关键词,妈祖文化所蕴含的和谐文化精神及对和谐社会的憧憬,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 林国良
妈祖信仰崇尚善与爱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外华人将之扩展为“和平、和睦、和谐”的范畴。旅居海外的华人,身处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下,体认着与中华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如何在这种情况之下保持自身传统?
林国良认为,首先应达到华人内部的团结和谐,“见和同解、身和同住、意和同悦、利和同赢、和和同乐,这"五同"是我们提倡的华人社会解决纠纷、消除分歧、统一意见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和谐的意义”。
除了海外华人内部的和谐,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认为,海外华人与住在国人民的和谐同样重要。海外华人与住在国人民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处世规则,这种种不同归根到底都是源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融会贯通、博采众长是海外华人立足当地的根本途径,而妈祖精神所提倡的“包容、大爱”正是海外华人与住在国人民和谐共处的关键。
来自新西兰基督城的冯一飞感触最深。以前在当地每年一次的圣诞大游行中,中国移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让华人很难获得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同。2006年,冯一飞所在的新西兰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携手10家华人社团,积极参加了当年的圣诞大游行,并展出了8套湄洲女的服装,让妈祖文化在城市的主要大街上正式登场,当天就有近10万观众上街观看。
溯源寻根
妈祖文化,以其深情厚意的人文关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鼓舞,构成了难能可贵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共享的重要纽带。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乌丙安
在此次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基本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要把妈祖信仰从一种民间信仰提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来发扬光大。
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妈祖带给民众的是良好的愿望和精神寄托,但是,当它成为一种文化的时候,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信仰,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归宿。
“从文化角度考量,妈祖的精神领域天然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称其为"人格神"。它的核心内涵"诚"与"和",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诚"代表着诚信;"和"则代表着团结”,来自台湾的刘本炎认为。
上升到文化层面后,“妈祖文化”扬善抑恶、扶危济困等美好的品质,为众人提供了一条道德准绳,它符合中华民族的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而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来说,妈祖文化的形成,更有利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追求、享有长期稳定而又不断成长的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