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11月7日专电(记者桂娟)曾经提出保卫春节、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著名民俗学家、河南大学教授高有鹏说,国家计划对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彰显出政府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是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中一项积极而富有意义的措施。
作为民俗学家,高有鹏近年来一直在为老百姓能在春节、中秋、清明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拥有假日而呼吁。他说,“政府充分重视专家的意见和来自民间的声音,是对民族传统的尊重,对民族精神资源的珍重,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高有鹏认为,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也是我国政府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积极行动,是中国对于世界文化发展的积极贡献。“假日与节日的结合,是保护民族文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可以使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懂得自己国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在文化比较中了解自己的位置、责任与使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
他说,传统节日包含着民族发展的历史,深刻地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清明节纪念介之推,端午节纪念屈原、伍子胥,这些历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爱国将领,在民族危难时刻牺牲自我的美好品德,成为民族节日所纪念的重要内容。”
“春节与清明,是我们民族纪念祖先的感恩节;中秋与重阳,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健身节、审美节。”高有鹏说,“每一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不忘历史、积极创造幸福与快乐人生的结果,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思想基础与文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