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1月9日电(记者周婷玉)顶着头盔、穿着两层矿工棉服、腰挎矿灯和自救设备、脚套长筒雨靴……记者一行日前在山西焦煤集团马兰矿地下300多米的矿井里走了近4个小时。
首先坐罐笼下到地下280米,再乘井内小火车在巷内穿行了近5000米,坐“猴爬杆”、过两道风门,然后就进入只能靠矿灯照明的井道。
一路深浅、一路潮湿、一路阴暗,一路的汗水被井内的凉风吹干。我们低头走着,不知道走了多远,也不知道朝什么方向。
“小心水坑!”侧脸一看,一位矿工贴在巷壁上,只能看见他头上的矿灯和露出的牙齿。在采煤工作面,检修工人都在旁边站着,不时地跟记者们打着招呼:“欢迎你们!”“辛苦了!”
“他们很少在井下见到陌生人,看到你们都很兴奋。”马兰矿党委书记常俊杰说,矿上的一线工人是一群热血男儿,平均年龄30多岁。但是,他们的青春中有一半时间是伴着“黑色”度过的,危险、单调、乏味。虽说矿工是8小时工作制,但加头加尾,再加上一些大大小小的井内状况要处理完,他们每天真正在井内10多个小时。
到了井下,除了矿工们自己,很难再见到其他活物。偶尔见到一只老鼠,矿工们都觉得亲切,舍不得打死它。
“他们都是用青春乃至生命在挖煤,你说人们是不是应该节约能源?”常书记的话重重地叩击在记者的心房。
节能,人们常常讲,是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点遗产。然而在300多米的井下,记者强烈感受到,节能,更是对矿工劳动成果的尊重,是对矿工充满活力的青春生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