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百容在劳动 |
父亲万里“追逃”送子入狱
一起成功劝投事件的法律标本意义
核心提示
父亲辗转万里只身“追逃”,将犯罪的儿子交到警方手中。最终儿子得获轻判。有关专家预言,这一具有样榜示范意义的个案,将为我国刑事追逃工作带来启迪。
⊙法制周报记者 朱春先 文/图 发自安徽
2007年10月14日,浙江省金华八监链条厂,34岁的屈国美在家属接见室看望侄儿屈心武。
屈心武卷入的是一场性质恶劣的团伙抢劫案。
而促成屈心武自首的关键人物,是他50岁的父亲屈国名。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并没什么文化的农民工,竟会做出如此“大义灭亲”的举动。
一封劝投通告
安徽省金寨县沙河乡位于大别山区,离省城合肥近300公里。屈国名所在的罗坪村,曾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的重要根据地,属革命老区。
2007年11月5日,紧邻乡间公路的屈家像往常一样安静。家里只有屈国名的母亲周百容和其妻子周世真在家。19岁的小儿子屈欣海(化名)在新疆读大学,屈国名则在十堰近郊的一个隧道工地做工,为屈欣海筹措每年近万元的学费。
去年8月以前,周世真一直对生活现状感到满足,丈夫和大儿子外出打工,小儿子读大学。每当过年时,全家欢聚一堂,有了父子俩带回家的打工收入,来年种庄稼需要的钱和小儿子的学费就基本不愁了。
这种朴素的满足感,因一封陌生的来信而打破。2006年8月14日上午,周世真正在公路边的一块稻田里收草,村主任周世年交给她一封信。
“哪来的?”“永康!”简单的对话后,不识字的周世真隐约感觉到大儿子可能出事了。回到家后,她立即将信交给丈夫屈国名。
当时正值农忙,屈国名回家帮忙收割稻谷。看过信后,屈国名脖子上的青筋一根根暴了起来。面对妻子,屈国名沉重地吐出几个字:“崽伢出事了。”
在妻子的追问下,屈国名将永康市公安局发来的一封题为《关于涉案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的挂号信,逐字念给妻子听。
原来,他们的大儿子屈心武与其他4人一起,在永康市金水湾附近,多次持刀抢劫当地群众,抢走钱包、银行卡、手机等物。经公安部门查实,屈心武参与抢劫的次数为8次,参与抢劫的财物超过6万元。案发以后,屈心武成功逃脱。为规劝犯罪嫌疑人尽快投案,永康警方希望家属能够配合。
周世真说,当天下午,丈夫在房里一个人呆着,想了很久。后来丈夫一脸严肃地告诉她,不管有多难,他都要去把儿子找到,送到永康公安局去。(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周百容知道后,说什么也不同意。“天下哪有亲生父亲把崽伢送到牢里去的,以后怎么抬起头做人?”
但屈国名没有听母亲的,他去征求本家兄弟、罗坪村支部书记屈国伦的意见,屈国伦表示支持他去追回孩子的想法,并出面做周百容的工作。周世真说,自己当时也有点想不通,但商量来商量去,觉得要挽救孩子,只有这一条路走,那就是尽快促成儿子投案自首。
艰难抉择
11月5日上午,《法制周报》记者来到屈家时,75岁的周百容老人在院子里费力地抖动着一张白布幔。白布幔里装着的是当地主要特产番薯粉。这种番薯粉可以制成粉丝,送到镇上卖钱。
屈国名的妻子周世真,正好从里屋走出来,她刚接完丈夫从湖北十堰打来的电话。已经10个月没有和丈夫见面的周世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获知大儿子屈心武的所有情况。
5年前,屈心武从老家安徽金寨县来到浙江永康,与姑姑屈国美一起生活。前三年,屈心武为姑姑带小孩,后来则随姑父丁茂元去一家小作坊做工。后来,离开丁茂元换厂工作,大概就是这个时候,他结识了一群坏朋友。几个月后,屈心武的家人意外得知,他已成为浙江警方网上追逃对象。
周世真告诉《法制周报》记者,那天他听丈夫念完公安局的通告以后,整个人都傻了。整整一个星期,全家甚至连生火做饭的心情都没有。耳背的周百容也很快知道了大孙子出事的消息,每天以泪洗面。
周世真说,在接到《通告》十多天前,屈心武曾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在电话中,屈心武告诉母亲,自己到了宁夏与甘肃交界的平凉,在一个隧道工地上打工。屈国名通过来电显示找到了这个电话号码。
但屈国名没有按电话回拨过去。周世真说,为了不惊动屈心武,两人商量由丈夫直接去平凉,找到人再说。后来他们才知道,屈心武是借工地同乡的手机打的这个电话。
屈国名当天下午去了5里外妻子的娘家,向屈心武的舅舅借了1500元钱当路费。那一夜,周世真一直在流泪,屈国名也没有合眼。
2007年8月15日,天刚亮,屈国名带上两件换洗衣服,收拾好行李出了门。他在家门外的路边等了近两个小时,坐上了一辆面包车,从沙河乡到了10公里外的长岭观。然后转车,在两个小时后,他抵达湖北省麻城市。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