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人员 资料图片
新华调查·异地传销“走西口”——新疆破获以拾棉花为掩护的传销团伙 新华网乌鲁木齐11月13日电(记者潘莹)每年金秋时节,我国重要的棉花主产区新疆便进入棉花采摘期,数十万全国各地的拾花工蜂拥而至。今年10月,一群聚集在新疆哈密地区的外地“拾花工”露出了真面目:这些从不下地的“拾花工”,其实是一伙被彻底“洗脑”、希望不劳而获的传销人员。
“拾花”假象难逃警觉目光 从9月份开始,在哈密市城乡接合部的一些出租屋里,越来越多的外地人陆续出现,他们来自湖南、四川、山东、广西、甘肃等不同省份,有的还拖家带口。
每当有人问起来,他们的回答众口一词:到新疆是来拾棉花挣钱的。
到10月上旬时,哈密市周边这样的人群已聚集了近200人,说是来拾棉花,却从不见他们下地干活。这一可疑情况很快被工商执法人员掌握,哈密地区工商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展开调查。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这些人员每天都在6点左右起床,然后从各自的居住地前往市区及周边多个据点聚集。他们有严密的组织机构,个个警觉,在每个据点附近,均安排有人望风。
执法人员在9月30日的一次检查中发现,在一据点内,一名“讲师”正在小黑板前传授如何分红得利,几十人端坐在小板凳上认真听讲。紧接着,在他们的居住点,又发现有关传销内容的笔记、宣传材料和一些化妆品的样品包装盒。
“这是一个典型的采用"拉人头"方式的异地传销团伙。”哈密地区工商局副局长李新民介绍说,经过调查查明,这些人员来自全国11个省区、市,涉案人员近200人,有农民、大中专毕业生、退休人员和城镇居民,其中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16岁。为了加入这个组织,他们每人都交了2900元入门费,每发展1名下线,获奖金额从300元至700元不等。
目前,哈密地区工商和公安等部门依法取缔了这一组织,并对7名主要涉案人员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其余人员经过说服教育后已遣返回原籍。
传销向西部渗透趋势明显 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执法人员发现,此次哈密地区破获的这起非法传销团伙,不久前在甘肃酒泉等地活动猖獗,人员聚集最多时达600多人。在受到当地工商部门查处后,一部分人员流入新疆,以“拾棉花”为掩护,继续从事非法传销活动。
“为了逃避打击和拉人头的需要,他们事先统一口径,以"拾棉花"为掩护,拒不交代任何问题。”李新民对这些从嘉峪关“走西口”来新疆从事非法传销的人员印象深刻,“他们十几个人挤在一套租住房里,大部分空间都被箱包、床铺占满,吃的是水煮白菜,但是人人都满心希望自己的发财梦想能在这里实现”。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讯问涉案人员得知,这个异地传销团伙原本计划经过短暂的初级培训阶段后,再度聚拢起酒泉失散的组织成员,并吸纳新疆本地人员继续发展壮大,没想到刚刚落脚便被发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平交易局副局长张林泉介绍说,由于地处偏远,新疆从来都不是传销活动的“重灾区”。今年以来,新疆传销活动呈现出源头组织和各级分支组织地域分离、组织者异地遥控、参与者分布全国各地等特点。对于在新疆境内发现的异地传销团伙,新疆采取“抓早抓小,露头就打”,坚决把传销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一些传销组织正加紧向西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渗透、蔓延。”张林泉说,这次新疆首次发现以拾棉花为掩护的传销案件,正反映出目前传销的形式与手段逐步衍生、变异,更加隐蔽、更具欺骗性。
打击传销全民有责 针对当前非法传销活动出现的新特点、新动向,新疆工商系统从今年7月开始,出动6000多名执法人员,分散到企业、社区、农牧区、新疆兵团团场连队以及高等院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击传销宣传活动。截至9月底,新疆共查处传销案件32起,案值11850万元。
记者从新疆12315指挥中心了解到,“打击传销全民有责”的社会氛围在新疆已经形成,举报非法传销已成为近来接到的投诉热点问题。今年1月至7月,新疆各级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转办涉嫌非法传销违法活动的举报106件,其中,仅今年7月就有52起。
和新疆此次破获的首例以拾棉花为名的团伙传销案一样,分别在今年4月、7月告破的新疆首例打着“旅游项目”名义进行非法传销的案件和乌鲁木齐市最大的网络传销案件,均是由群众举报得以发现和处理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王新怀说,今年以来,新疆对社会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传销组织以及跨地域的传销活动,加大查处力度,进行挂牌督办,查处了一批大要案件。目前,新疆已成立宣传、公安、监察、教育、信息产业、工商、银行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多方面组成的打击传销专项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全社会力量,在打击传销工作上形成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