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赴港攻读博士的葛炜炜10日在学校宿舍上吊自杀,记者昨日与其父亲葛国华取得联系。葛父将同南京大学相关人士一道今日赴港处理儿子后事。
昨晚7点,记者在南京打通江苏南通葛家电话,电话那头传来葛父略为低沉而嘶哑的声音。
据葛父介绍,儿子今年虽然已是27岁,但尚未有女朋友。儿子1998年保送南京大学理科强化班,后来又获保送南大读了硕士,2005年,赴港科大攻读化学博士。“他一直读书,成绩都很优秀,并且活泼开朗,怎么也不会想到……”
此前媒体报道称,葛炜炜自杀是因为“连续两次未能通过博士资历考试,学业压力大增而患上抑郁症。”葛父表示目前还不能清楚儿子死亡的具体原因,只是大约在1个月以前,儿子和自己谈起今后的工作打算,“他告诉我,带他的导师要到美国去了,他两年多来一直研究的课题不再搞了。他现在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回南京找工作;二是重新转专业学习,但这两年多的时候就白费了。我当时告诉他,现在到年底只有两三个月时间,找工作恐怕不大好找。我同时又告诉他,如果工作好找就找工作,如果工作难找转专业,继续读书也行。”
不曾想,这是儿子最后一次与他交流以后的打算。
今天一早,南京大学将派车到南通接葛父到宁,随后将飞赴香港,处理儿子的后事。至于后事将如何处理,葛父表示“一切要等到去了香港后才能定”。
葛炜炜是葛唯一的孩子,突然离去,对这个家庭无疑是晴天霹雳。葛妈妈已不能和记者通话。“(孩子的死)对她打击太大了,她现在身体非常不好。”葛父说。
校方:他患了抑郁症
继10日向全体师生发电子邮件公布葛炜炜死讯,并呼吁师生互相关怀、化悲痛为力量之后,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昨天下午五点半,带领两位副校长在学术大楼的Padma and Hari Harilela Leture Theater与学生面对面,通报葛炜炜后事以及加强内地学生辅导等后续问题。朱经武教授在对话中透露,8月份,葛炜炜就被查出患了中度抑郁症,并接受了校方提供的咨询和药物治疗。朱经武还建议要更好地建立内地学生学者和校方的沟通渠道。
香港科技大学主楼1层的大字报墙,是内地学生自发悼念葛炜炜的地方。与前日相比,除了100多支白玫瑰之外,更多了一架八音盒以及几只写着祝语的千纸鹤。
花丛正当中,是葛炜炜的导师徐兵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送来的花篮,上面写着,“亲爱的炜炜,永远怀念你。”在徐兵教授的研究团队中,共有11博士生,至今,在徐的个人主页的团队名单中,还留有葛炜炜的名字。
香港科大一位50多岁的教授表示,他愿意从自己每个月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赡养葛炜炜的父母,并呼吁更多的学生关心葛炜炜的父母,尽到赡养的责任。
作为科大内地学者学生足球俱乐部的前任主教练,葛惟昆送来的悼词篇幅最长,这位年过半白的老者与葛炜炜以兄弟相称,11月3日还与葛炜炜一起踢球并聚餐,当时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情况。
李一丁,是葛炜炜的小师弟。一个月前,他与葛炜炜一起参加社团的活动,发现平时发言积极的葛炜炜变得沉默了。“当时也没怎么在意,没想到,这都是前兆。”
一个活跃而敏感的足球明星
葛父告诉记者,葛炜炜是本硕连读,在南京大学的7年,他表现出超凡才能,是大学生科技协会主席。2001年10月19日,葛炜炜和另外3名同学还代表南京大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与前来访问的比尔盖茨进行了面对面对话。事后,南京大学校报大版面图文并茂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在化学专业之外,葛炜炜同样表现不俗,广泛涉及文、史、哲等学科,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大学生辩论赛,他积极参加,舌战群雄,并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
从南京到香港,从一位众星捧月的化学状元、优等生,到为毕业四处求职,葛炜炜在其博客中有着清楚的记录。2005年8月27日,是葛炜炜离开南京到香港科技大学报到的日子。他在博客文章中写道,“你不由得会有些激动,这种激动持续了很久,使得我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有一个念头:香港,我来了。”
事实上,从葛炜炜的博客中可以看出,这位第一次到香港,连一句粤语都听不懂的内地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就冷静地说“我很快适应和融入了这一切,没有激动,没有陌生感,我平静得让我自己都啧啧称奇。”
一个月之后,葛炜炜迅速融入香港科技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并成为该校内地学者学生联谊会的骨干。作为副主编,葛炜炜参与了第一版和第二版的《香港科技大学内地学生学者实用手册》,成为每一届内地新生的必备书目。2006年9月,酷爱踢足球的他,又成为科大内地学者学生足球俱乐部的副主席。
昨天,在香港科技大学内地学者学者讨论区“清水湾”的“我们的炜炜”专区,葛炜炜的球友兼同学Lucas撰文回忆与葛炜炜在球队的二三事。Lucas说,刚到香港时,他与炜炜同病相怜,每周唯一的期盼就是等着周三、周六去球场找人踢球。“每次踢完球回来的路上,我俩都会以足球为话题互相扯淡,有时我想,如果拉上炜炜一起去做足球解说的话,肯定好过黄健翔和张路的组合了。”
记者还注意到,在2006年光棍节(11月11日)前夕,葛炜炜还在俱乐部内部刊物撰文呼吁,能否利用足球俱乐部、同乡会等途径,加强内地男生与女生的交流,以解决俱乐部许多男生的光棍状态。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葛炜炜在科大期间,他的感情生活似乎是一片空白。
事实上,足球场上勇猛的后卫的背后是葛炜炜细腻的感触。在2006年3月份复活节的前夕,他在博客中写道,“我是否太急切了,……我是否太看重这个Ph.D的学位以至于只顾着向前狂奔?”他说,“我的精神需要丰富,我的心田需要滋润,我不应该让科研占据我的全部生活,我已经有多久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书?多久没有写过文章?多久没有去打过羽毛球?在我放弃了春天的同时,春天也放弃了我。”敏感的葛炜炜在最近的博客中则透露了学业的不顺和对未来的担忧。
导师跳槽?校方否认
据了解,今年5月份,葛炜炜参加香港科大博士资格考试失败,他的导师徐兵曾建议他再考一次,但葛觉得导师要离开学校,继续攻读也没什么意思,于是他选择了放弃,9月1日,他已经正式转成了硕士生。
在清水湾论坛和香港其他高校的内地学生讨论区中,一篇《葛炜炜自杀真相》的贴子,引人注目,他将矛头直指葛的指导老师徐兵。
帖子写道,“葛炜炜患上了抑郁症,我现在还不敢确定。他9月份去了趟西藏,给我一张照片,照片里面的他有些憔悴。他为什么要去西藏?因为他的那个‘可亲可爱’的老板(博导)抛弃了他们。老板要去美国了,把他们置于不顾,只是告诉他们,可以转别的研究方向或者跟去美国,再不然,就自己去工作吧。”
而“去美国,意味着在港科大这几年白白损耗,还需要再读个五六年。转个别的方向的老板?陡然让这些为了自己学术目标奋斗至今的骄子们去面对这样的选择,似乎有点残忍。……葛炜炜告诉我,他这个专业不太好找工作,他有很多的师兄都转行了,去咨询公司或者保险公司了。”
帖子还提到,葛炜炜投了几个月的简历,面试机会寥寥,甚至于他投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见习管理员,为了这个职位,他把自己的学历写低了些———研究助理。然而依然得不到面试的机会。
昨天,针对徐兵辞职去美国的传言,香港科技大学新闻发言人和徐兵本人均表示否认。科大新闻发言人告诉本报记者,作为导师,葛炜炜出事之后,他与化学系的另一位老师在第一时间前往炜炜的江苏老家传信,前天回港,心里十分悲痛。昨天下午,徐兵教授连续两次挂断记者的电话,没有说一句话。
葛炜炜所在的化学系主任李晓原称,从未以任何方式收到徐兵的辞职申请,但三个月前,同学们已经发现美国一家大学挂出了徐的资料,同学们也感到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