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台建林
窦友林在陕西省宁强县汉源镇经营着一家鞋店,同时还是店铺联防小组长。他一边经营鞋店养家糊口,一边调处矛盾,费心劳力,却分文不取,还整天乐哈哈的。像他这样的店铺联防小组长,在宁强县共有113个,从来没有一人提出过要报酬。
其奥秘何在?
这一难题,宁强县综治办早有解决妙招。
宁强,由陕入川咽喉之地,毗邻甘肃,古来商贾云集。前些年,城镇商铺里存在欺行霸市、恶性竞争现象,伴生治安、刑事案件、安全事故以及矛盾纠纷。2005年,县综治委探索出治安防范新形式:店铺联防。将城镇街面商业店铺以每20至30户编为一个联防组,选出小组长,签定联防协议,约定守法经营、公平竞争、邻里守望、互帮互助。
“此法甚好!”宁强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县综治办主任彭安甫肯定之时也心生担忧:“但也隐含一个问题,经营户长期付出,报酬何在?”有人建议从综治经费里列支。但是,宁强县每年的综治经费缺口就达10余万元,联防小组长的报酬无从列支。
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宁强县委决定,综治经费综合解决:
———对推选出的联防组长由综治办发文确认;
———评选先进,年终上电视,由县委书记、县长颁奖;
———联防组内经商户的工商年检、核定税额,组长可以发表意见……
县里的这些办法,让窦友林深受其益:“我当上联防组长,虽然没有一分钱报酬,但是年年上电视,受表彰,认识不认识的都夸我,生意也好做多了!”与窦友林一样,其他上百个联防组长的“无形资产”逐年增加,生意不受影响,调处矛盾纠纷就上心。两年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60余起,排查发现各类治安、安全隐患120余起,提供治安信息150余条。
宁强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凡说:“我们县平安创建这两年进展很快,店铺联防组长们功不可没。”
本报宁强(陕西)11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