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记者节前,新闻出版总署就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发出通知,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强调,要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黄钟大吕,声犹在耳,河南省伊川县就发生了《经济参考报》记者的采访遭遇阻挠、采访器材被抢、记者被殴致伤事件。
伊川天龙研耐有限公司阻挠采访的理由是“现在假记者很多”。事实上,《经济参考报》记者初次采访时就出示了记者证,并一度被对方扣下,而且记者次日在该公司采访时被打、相机被抢,是在当地警方出警、宣传部出面之后。可见,该公司所谓“防假”,只不过是“拒真”的一个借口。
伊川天龙研耐有限公司是严重污染企业,2005年就被河南省和洛阳市有关部门勒令关停,但至今生产依然,污染照旧。更为不可思议的是,《经济参考报》记者13日到该公司采访,就遭到该公司人员围攻,当地警方和县委宣传部出面才解围。但翌日记者再去采访时,该公司仍在大肆制造污染,而且阻挠采访行为升级到抢夺记者相机、疯狂殴打记者。一家企业敢于如此蔑视盛市两级政府监管部门“勒令”和舆论监督,是相当罕见的。《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证件被扣后5次拨打110求援,当地警方才迟迟出警。
发生在伊川的情况表明,当地一些人与违法企业之间已经存在某种默契。他们既然默许企业长期制造污染,自然不会欢迎舆论监督,对记者在采访受到阻挠后的求援拖泥带水,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前节能减排难度之大的深层原因。
对新闻采访及舆论监督,既应防止假记者浑水摸鱼,更应正确对待真正依法进行的新闻采访活动,决不允许以“防假”为借口阻挠舆论监督。对明明存在问题,却以种种借口阻挠监督的单位,新闻记者要理直气壮地履行职责,有关地方和部门则应当及时介入,依法查处。这不仅是支持舆论监督,更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