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弱势群体。近几年来,青岛市崂山区不断探索完善符合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使残疾人顺利地融入社会,和健全人一样享有成长、学习、劳动的机会,享有爱与被爱的权利,成效卓然。
残疾人就业全面安置
残疾人就业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的基础。崂山区扶助残疾人就业的做法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为每名残疾人个体就业者提供1000-5000元的就业扶持启动资金,在工商、税务等方面的政策幅度内给予优惠待遇。目前全区有325名残疾人实现个体就业,并得到减免工商管理费、市场建设管理费等政策优待。二是依法安置残疾人就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在职职工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崂山区引导、指导用人单位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使全区370多名残疾人得到就业安置。对安置残疾人就业达不到法定比例的单位,按照规定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400多万元,用于补助残疾人事业。三是指导办好福利企业,集中安置236名残疾人就业。四是创新"公司带残疾人农户"就业模式,争取国家康复扶贫贴息贷款140万元,支持五龙养殖场、万来客茶厂等企业带动57名残疾人脱贫致富,此举得到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高度评价。
残疾人权益全面保障
为了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崂山区将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规章文件合印成册,发到社会各界和残疾人手中,引导全社会自觉尊重残疾人的权益,教育残疾人知法、守法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建立了由宣传、司法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站,建立了律师、公证员和志愿者为骨干的法律援助队伍,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建立健全了残疾人社团组织,配备了专职干部,为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组织保证。在人大、政协换届时增设了残疾人代表和委员界别,两名残疾人当选人大代表,两名残疾人被推选为政协委员,保障了残疾人参政议政的权益。全面推进公共设施无障碍建设,主要道路、大型公共建筑、社会服务场所都按照无障碍标准修建了方便残疾人出行的盲道和坡道,设置了便于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设施及标识,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了良好环境。
残疾人保障全国示范
沙子口街道西九水社区的刘京然老人说:"我们家三口人全是残疾,过去住的是150多年的山顶老屋,天上下一个钟头雨,老屋就得漏三天。"从2003年开始,崂山区在全国率先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到2005年共筹集资金780万元,新建、修缮房屋2.2万平方米,提前3年时间全部完成危房改造任务,使38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彻底改善了居住条件。王哥庄街道浦里社区的陈崇泽老人搬进新房时,拉着老伴的手说:"不拿一分钱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康房,我现在的心情比娶你时还激动!"中国残联汤小泉理事长视察崂山区残疾人安居工程时,高兴地说:"青岛市崂山区残疾人安居工程走在了全国前列,对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从2006年开始,崂山区在对全区残疾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予50%补贴的同时,提高了享受最低社会保障的残疾人生活补助标准,城镇低保残疾居民在享受每人每月260元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一、二级残疾增发生活补助130元,三、四级残疾增发100元;农村低保残疾居民在享受每人每年1500元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一、二级残疾每月增发生活补助80元,三、四级残疾每月增发60元。崂山区增发的残疾人生活补助金标准居全国前列。
为保障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崂山区创立了救助及奖励贫困残疾学生的机制,对所有在校贫困残疾人学生,每年按照义务教育阶段300元、高中(中专)500元、大专1000元、本科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新考入大学或研究生的残疾人,另外按照专科2000元、本科3000元、研究生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目前全区共有821名贫困残疾学生得到奖励或救助。崂山区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了以"帮、包、带、扶"为主要内容的"结对子献爱心助残扶贫"活动,全区有61个单位与残疾人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走访残疾人特困户430户,捐助款物价值30多万元,营造了扶贫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残疾人康复全国领先
为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对全区543名贫困白内障患者的免费手术治疗。沙子口街道前登瀛社区的王俊升一家,祖孙三代4人患遗传性白内障,全部接受复明手术成功,结束了黑暗痛苦的生活,看到了五彩斑斓的光明世界。崂山区残联还帮助复明后的王俊升找到了公益性协管员的工作岗位,使他自食其力。2005年7月崂山区创建成为全国第一个白内障复明无障碍区。崂山区还实施康复助行工程,为486名下肢残疾人免费配备了轮椅或拐杖,为37名下肢残疾人免费装配了假肢或矫形器,帮助他们恢复了活动能力。实施了助听语训工程,购置国内最先进的聋儿语言训练设备,对3-10岁的聋儿进行抢救性语言训练。29名经过训练的聋儿具备了不同程度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中11人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由于工作成绩显著,崂山区连续六年荣获"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区",连续两年荣获"全国残疾人宣传工作先进区",一年荣获"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区"。(宋学春栾绍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