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火红的青春和飞溅的钢花紧紧连在一起,郑久强实现了“当一流炼钢工人”的志向。
曾经有人称他“亿元炉长”,这倒不是说他的身价,而是说他当炉长14年为国家作的贡献!
说他拥有,他拥有的是“贡献富翁”、“精神富翁”的赞誉,民企年薪百万挖他不走,他以为国家贡献为乐,他的“精气神”影响着一群人以他为目标。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炼钢状元、唐钢第一钢轧厂炼钢车间副主任郑久强。一
参加完党的“十七大”后回到岗位上的郑久强,至今还激动不已。
不久前,郑久强被唐钢评为“首席操作技能专家”,享受中层干部待遇。“一线工人也要当专家”是郑久强的梦想,现在他的这个梦想实现了,这在唐钢数万职工家属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新型劳动者应该是知识型、技能型的劳动者。以前一提工人就是"出大力、流大汗",这种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当然要继承,但新型劳动者也应该用新知识、新技能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成为专家型工人。”郑久强说。
今年37岁的郑久强,1989年进唐钢当工人,23岁时成为唐钢历史上最年轻的炉长。
32岁时,“全国冶金系统炼钢职业技能大赛”在唐钢举行,钢花飞溅,炉焰烈烈,比赛扣人心弦,上场的郑久强走到炼钢转炉前,仔细观察了炉内的钢水液面,然后充满自信地说:“炉温1648摄氏度。”评委和观众的目光迅速聚集到测温仪表上,不偏不倚指针恰好停在这个刻度上,顿时掌声、叫好声超过了炼钢炉响。他在这次全国20多家100吨以上大转炉的企业大赛中摘取了“全国炼钢状元”的桂冠。二
“是知识在不断改变和改造着我,只要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没有攀不上的高峰,这是我的信念,我的目标就是要当个"工人专家"。”郑久强说:“我19岁第一天上班时,转炉平台上恶劣的环境打破了我对炼钢的浪漫想像,辐射热像钢针刺得眼睛、皮肤生疼,飞溅的钢花不光是五彩缤纷,落到身上就是一个燎泡。”可上班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郑久强就被身边老师傅热情传授技术的精神感动了,他下决心把火红的青春和飞溅的钢花紧紧连在一起,暗暗立下了“学好一流炼钢技术,当一流炼钢工人”的志向。
他在班上,细心观察老工人的一招一式,虚心请教;下班后挑灯夜读炼钢书籍,第二天又在操作实践中摸索。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半年后炼钢三助手以下的活计已经得心应手。
入厂刚一年,他就被破格提拔为炼钢二助手。一般炼钢过程温度在1600摄氏度~1700摄氏度之间,出钢温度判断误差不能超过3摄氏度~5摄氏度。为了练就一身真本领,他一炉一炉地盯,根据钢水颜色判断温度,一班下来,眼睛又疼又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厂技术大比武时,考10次目测炉温,他9次上下不差5摄氏度。
1998年,唐钢开发生产了一系列低合金品种钢,由于多种原因全厂的正品率不到50%。郑久强带领小组的工友们一遍遍地试。终于摸索出了一套简单实用冶炼低合金钢的“519”操作法,使正品率一下子提高到95%以上。全厂推广后,16个炼钢小组的炼成率都超过了90%,每年多创效益800多万元。他成为唐钢历史上第一个炼钢操作技能专家。三
唐钢一钢厂150吨转炉建成投产了,当时这是河北省容量最大、工艺最先进的炼钢设备。厂领导决定让郑久强小组炼第一炉钢。如何从操作6吨转炉生产快速转向操作150吨转炉生产?如何从经验炼钢转移到科学炼钢上来?郑久强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他又捧起《炼钢原理》、《炼钢500问》等书籍挑灯夜战。
当唐钢150吨转炉第一炉合格钢水滚滚涌出时,工友们忘情地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成功了!”
焊条钢是唐钢首创的高附加值产品。过去沿用8吨小转炉冶炼,在大转炉、连铸工艺条件下,能否继续大批量生产?两个炼钢小组3次实验失败后,郑久强接过了这个担子,摸索出了“焊条钢冶炼两步脱氧操作法”,不仅大批量生产,而且质量大幅度提高,正品率达到100%。四
他反复试验,摸索出了“大渣量、低温度、全程化渣冶炼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转炉一次成功冶炼气体保护焊丝钢,降低了吨钢生产成本。
他和科技攻关小组攻下了溅渣护炉技术,不仅实现了全程不补炉,每年仅节约补炉料一项就增加效益2000万元,而且一个班还节约炼一炉钢到一炉半钢的时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他曾披上浇过水的大衣,冒着1600多摄氏度的高温危险,把耐火泥粘在炉嘴上……
他当炉长以来创造新的工作法,为国家创造的效益、节约的资金已高达一亿多元。人称他是“亿元炉长”。
郑久强从一个技校生,成为一名炼钢操作技能专家,他拒绝了年薪百万元的聘请,甘愿在这里挣月薪几千元的工资。他说:“我还年轻,不能老想着挣钱,要有更高的追求。是唐钢给了我一个锻炼发展的平台,我离不开这里,这些年的感悟是"炼钢也是练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得对得起这个光荣的称号。”
前不久,郑久强被提拔为炼钢车间副主任,“实际上还是个大炼钢炉长,我天天还在一线,待遇怎么变,我不很在乎,我关心更多的不是薪水而是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