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路艳霞 就在一些传统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悄然隐身的空当,近来,人们发现,魔幻、恐怖、穿越等虚幻类读物占据了许多读者的阅读生活。有意思的是,他们沉浸在想象世界放逐自己,另一类读者则在另一个极端跋涉,理财书教人开掘理财智慧和财富梦想,理智而又实际。
图书代表了社会文化跳动的脉搏,当一本图书成为畅销书后,其背后所代表的社会文化一定也是社会热点。人们没有想到,神、魔、鬼、墓、王公贵族之类离读者生活越远的图书,越受到关注。《明朝那些事儿》一个月卖到了几万册,登上各大书店畅销书榜;《鬼吹灯2》、《盗墓笔记》等盗墓玄幻类图书延续了去年的热度,依然强势不减;《雾锁流风》、《天机》、《逆龙道》、《传古奇书》等书以及阵容强大的穿越类图书更为年轻读者钟爱。当当网联合总裁俞渝说,这类读者中,18岁到25岁居多。
为何虚幻之风如此流行?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朱健桦认为,这种变迁是大众心理的变化。从一定角度上讲,支撑畅销书的是商业文化、消费文化。但真正支撑畅销书的不仅仅是商业之道本身,而是已经改变了解释角度的社会心理,是人对自己欲望、潜意识被满足的渴望。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刘拥军进一步解释说,现代人生存压力太大,希望能在光怪陆离的想象中轻松一点,希望能在妖魔鬼怪的虚幻中寻求刺激,从而收获现实之外的神奇和美。生存空间有限,但神魔之梦是无限的。
拥有感性阅读生活者众多,并不意味着图书市场缺乏理性阅读者。随着股市红火、加息降息等刺激人神经的词汇不断涌入,"金融"这个学术性浓烈的名词渐渐靠近了我们,到如今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于是,《股民基民常备手册》、《中国新基民必读全书》、《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炒股就这几招》等理财书常常高居畅销书榜前几位。
年轻人生活在梦幻世界,成年人则为生计奔忙。朱健桦说,成年人具有普遍的生存焦虑,渴望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渴望获得财富,因此催生的是一大批炒股、理财、经济管理和职业励志等内容的畅销书。其实,理财类图书也曾经火过一个时期,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股市升温,《短线是赢》一下子大赚,市场需求像井喷一样爆发。但刘拥军认为,和过去不同,如今的理财书越来越实用,不过分强调内容之间的关联性、逻辑体系,而追求的是观念性的东西。"想象型"和"理智型"读者是否重合,专家分析,读者对象大部分不重合。刘拥军说:"《哈利·波特》激发出国内虚幻文学市场需求,虽然目前该类产品数量大,但缺乏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还远未形成一个稳定的板块。"他认为,"想像力经济"有稳定需求,这类书还会走得更远。而对今年走俏的理财书,俞渝称"得赶紧降低库存",因为"这种书跟上证指数一样,市场差销量就下去,市场好立刻就大涨"。RJ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