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伦敦分社参展今年法兰克福书展,吸引了不少外国参展商。
搭建更多展示平台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和出版界的不断努力下,各种对外贸易平台在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中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使其成为中国图书“走出去”的重要窗口。
自2005年以来,中国已连续3年统一组团亮相法兰克福书展。在2006年第十三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20年来首次实现了图书版权贸易顺差,大大鼓舞了中国出版界的士气。
2007年法兰克福书展上,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32家全国重点出版集团或公司以及16个省市的72家出版社,以中国国际出版集团的名义整体发力,共达成版权输出项目1928项,贸易总额873.24万美元;版权引进项目1030项,贸易总额238.2万美元;版权合作项目总计451项,贸易总额316.75万美元。据统计,近几年中国在法兰克福书展上的版权输出数量呈递增之势,连续两年保持贸易顺差。
1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版权贸易洽谈会上,包括世界图书公司在内的11家国内出版社向俄罗斯、意大利、土耳其、韩国和泰国等5个国家输出15种图书版权。日前开业的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图书展示销售区和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版权贸易中心,这里不仅汇聚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出版社,还引入企鹅、哈伯·柯林斯、牛津、剑桥等全球48家优秀出版集团的近300家国外出版社,意在推动中外图书的销售和交流,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民族优秀出版物。
寻找“走出去”途径
为了积极有效地“走出去”,各出版单位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利用自身图书资源与海外市场衔接,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对外版权贸易和图书销售。如中译公司、人民音乐出版社等单位推出的双语版图书受到了国外读者的欢迎。
作为中国惟一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研发、出版“针对性、普及性、立体化”的汉语教材,满足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增强了出版社的国际竞争力。如今,这家出版社的汉语教材已走进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课堂,推动了海外汉语学习热。
同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利用各种途径建立有效的海外营销渠道,成效显著,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版权输出排名全国第一,占全国版权输出量的20%。2006年,该社本版书海外年销售近2000万元码洋,海外版教材发行总量达360万册,在全国名列前茅。
此外,该社还建立了覆盖全球的电子商务体系,支持信用卡在线支付。电子商务网站开通仅一年,已有48个国家的网上客户,网上直销图书100多万元码洋。2008年,北语社将启动数字出版工程,争取在3年内实现网络海外销售超过1000万元码洋。
力闯国际主流市场
目前,国内一些出版机构已经不再满足于“隔山卖羊”式的版权贸易,而是更多地将触角伸向海外,探索直接的“走出去”模式。
今年3月,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伦敦分社挂牌,成为中国在欧洲设立的第一家出版社。今年9月,中国出版集团及其下属的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分别与法国博杜安出版公司、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出版社合资,成立了中国出版(巴黎)公司和中国出版(悉尼)公司,10月又与美国培生教育集团合资成立中国出版(纽约)国际公司。
这些出版单位不约而同地采用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的策略,目的就是要进入国际主流图书市场。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伦敦分社总经理郭光介绍,他们的所有选题都要面向国际市场进行调研论证,并聘请多位外国专家担任顾问,参与团队培训、选题策划和书稿审校,雇用当地的营销专家协助进行市场推广,采购大量的外国样书研究,个别项目还与外国分销商一起研究体例和出版形式,按需制作。
事实证明,这样的思路和运营模式是比较成功的。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伦敦分社成立8个月以来,共向海外输出30多个版权,已与60多个国际分销商和出版社达成了合作意向或合作协议,初步建立了一个面向国际主流市场的发行渠道,订货码洋达100多万英镑。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出版(巴黎)公司和中国出版(悉尼)公司也签约输出版权60个,第一批图书下月将在悉尼上市。
然而正如郭光所说,目前西方的文化观念仍在主导国际文化市场,中国文化和图书要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与接受,尚需要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