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电(叶飞)社工走进学校,用专业的眼光及早发现存在情绪、社交困难的学生并提供服务,同时针对全体学生提供潜力开发、生涯规划等发展性的服务。这是北京一所农民工子女学校——行知新公民学校创新学生工作的新举措。
小鹏(化名)穿着干净的校服、精神抖擞地举着一面画着红色“爱心”的旗子,带领由12个同龄人组成的小队,走到全校大会的主席台上。这是北京行知新公民学校“爱心大使”与全校师生见面仪式上的一幕。很少有人知道,就在几个月前,小鹏还是个非常敏感、内向,不敢主动与别人说话的男生。
小鹏的转变是因为一个名叫姜慧雨的专业社工的到来。
洗脚的故事 姜慧雨今年7月份刚从香港中文大学社工系研究生毕业,来到北京行知新公民学校,成为一名驻校社工。到学校第一件事,就为该校学生组织了一个夏令营,小鹏就是这个夏令营的一员。
“在营会中,小鹏表现很拘谨,很矛盾:他很想参加大家的讨论,又不敢近前。”姜慧雨回忆,“于是我刻意选他作为"艺术工作坊汇报晚会"主持人,鼓励他大声、大胆表达自己。”
小鹏在晚会上最初表现得小心翼翼。姜慧雨就不断给他鼓励,并推动全体同学来接纳他,支持他。最终,小鹏不仅能挥洒自如,而且可以灵活改编串场词,调动现场气氛。
小鹏在自己的“生命故事”分享中,终于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向全体营员分享了自己从小随父母在各大城市之间颠沛流离的心情故事,并且倾诉了父母离婚带给他的伤害。
接下来,姜慧雨为每一位孩子洗了脚,并告知给他们:脚是身体中不经常露出来的部分,代表每个人都有的幽暗的一面。希望通过这个仪式,替孩子们洗去过往所有的内心负累,并学会接纳自己。
洗脚的时候,小鹏哭得最厉害,在事后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那次洗脚时我哭了,泪水好像把这些年的所有压抑和难过都冲走了,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放松……
驻校社工:方兴未艾 小鹏与他的同学一样,都是在这个营会中第一次接触到学校社工。他们得益于行知新公民学校一项制度设计——设立“驻校社工”。
这是北京市中小学校首次建立“驻校社工”制度。在全国其他地区,“驻校社工”也是个颇为新鲜的字眼。
共青团广州市委11月20日公布《青少年事务社工调研报告》显示,有近70%的广州青少年期望寻求社工的帮助以解决在学习、生活或是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据悉,共青团广州市委将推动政府出资购买社工服务,让社工进驻学校,帮助青少年提升抗逆力和走出情绪困扰。
我国香港地区有较为完善的专业社工体系,但“驻校社工”在内地中小学校刚刚起步,与之相关的一些配套服务体系,比如社工资格认证、社工工资的保障等也还没有完善。姜慧雨的社工资格的认证和注册,是在香港进行的,而她的工资,则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发放。说起目前的发展状况,姜慧雨说:“驻校社工制度的建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有更多的组织和个人来关心这项工作,来帮助青少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完善他们的人生规划,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引导孩子走上健康的社会化之路。”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