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菊花黄,林内柴鸡唱,林间棉桃旺,林中蘑菇香。在河北省曲周县广袤的田野里,不时可见这样的迷人景致。
曲周有20多万亩林地资源。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做强做大林业后续产业的同时,也使得土地综合效益成倍增长。
据曲周县委书记魏吉平介绍,目前该县林下经济已发展到18000亩,亩年均收益5000元,是传统林、粮、棉、菜等单一种植模式的2—3倍。
特色产业带出“立体种植”
走进曲周县银杏种植园,但见笔直的树行间,成千上万朵万寿菊花妖艳妩媚,竞相摇曳。这就是该县银菊复合经营基地,目前基地已发展到1000亩。
近年来,曲周县天然色素产业发展迅猛,产量占全球的25%、全国的50%,生产的辣椒红、叶黄素、甘蓝红等产品风靡市场。企业每年需从甘肃、黑龙江等地进购大量的万寿菊、紫甘蓝等原料。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和县域林地资源丰富的特点,曲周县大力发展林花间作、林菜间作等“林下经济”,推行“立体种植”,使企业和农户实现“双赢”。
曲周县一方面抓技术服务,邀请廊坊市农科院、中国农大等专家教授到曲周举办专题讲座,推广万寿菊、紫甘蓝栽培等新技术;一方面穿针引线,帮助企业和农户签订种植合同,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银菊间作中,由于万寿菊得到银杏树这一“自然屏障”的保护,不但抗倒伏,而且花色、花质较好,深受企业青睐。仅鲜花一项,200亩的示范基地可产4000吨,收入可达200万元。对企业而言,可加工成干花颗粒400吨,能提取叶黄素脂0.4吨,利润可达100万元以上。同时,原料运输等费用比从新疆、东北等地购买每吨可节约500元以上。
林下“造”出“金元宝”
曲周县地处黄河故道,有大面积的沙化土地和盐碱地。为防风固沙,该县大力植树造林,发展速生林。随着林地面积逐年增多,大量的林下土地资源闲置问题日益显现。为此,该县结合实际,采取“上林下禽”、“上林下菌”等模式,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为农民找到了增收新途径。
西路庄村张涛等3户农民租用了300余亩林地,养殖柴鸡5万只。张涛算了一笔账:“养1只柴鸡成本约9元钱,3个多月后就能卖到25元左右,养1万只鸡就差不多能赚15万元。林下柴鸡一年下来总共可以养三茬。”该县林下养鸡示范基地全年可养殖柴鸡15万只,年产值达375万元。在林下养柴鸡,减少了林木病虫害发生,鸡粪还可作树木肥料,形成了一举多得的循环生态链。
军营村是推行“上林下菌”模式的成功典型。农户利用林间寡照、低温、潮湿等特点,发展食用菌种植。目前,已发展香菇、木耳、草菇、鸡腿菇、毛木耳等多个菌类,共建起30个大棚,年产值110多万元。村支书刘洪恩说:“菌类不与林木争肥争水,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实现林菌共生。成本只相当于在空地上建大棚的10%左右。”
龙头带动巧做“无米之炊”
在曲周县安寨镇杨固村的棉田地垄上,都有一排株距3米的银杏树。农民赵风山正在采摘银杏叶。他说:“两种作物,互不影响。树苗是公司免费提供的,俺没多投入一分钱,一亩地就带来了两亩地的收益。”
位于四疃乡的邯郸银杏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加工、经营于一体的银杏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原料基地急需扩张。但由于银杏树生长较慢,多数农民对种植银杏持观望态度。为此,该县利用银杏树冠小、生长慢、对农作物影响小的特点,结合部分乡镇人均土地多、传统种植效益低的实际,积极为企业和农户牵线搭桥,促使双方签订种植合同。
根据协议,公司出苗,农户出地,树径长到10厘米以上公司回收,每株付给农户管护费50元、起苗费30元。6年生长期间,按每公斤不低于1元的保护价回收鲜银杏叶。三项合计,亩年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