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家庭存在暴力行为 1/4市民选择忍受
家庭暴力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经济暴力和冷暴力。这是个让人悲愤的词,提起家庭暴力,就很容易想到遍体鳞伤的女子和她们痛苦而无望的眼神。女性已成为家庭暴力中最大的牺牲者。
1999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指定11月25日为“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国际日”。大会邀请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那一天组织纪念活动,以提高公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本周,本报特地网站,推出家庭暴力调查,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并关注家庭暴力。
调查主题:家庭暴力
调查时间:11月17—24日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街头问卷
解读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林浩
调查人数:6769人
四成家庭存在暴力
案例:“去年,我们因为一件小事发生口角。我很生气,用力关抽屉,把桌子上的瓶子碰倒了。老公以为我故意丢瓶子,也很生气,用肘击了我胸前一下。那一下非常重,刚好打到胸前的肋骨中间。”黄女士说,那是他第一次打她,她当时就蒙了,因为他以前一直对她很好。
调查:38.06%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家庭中存在家庭暴力。9.78%的被调查者称,家庭暴力发生的概率达到每个月5次以上。87.24%的家庭暴力发生在夫妻之间,另外12.76%的个案发生在父母与孩子或者婆媳之间。
1/4的人选择忍受
案例:一位经常遭丈夫暴力殴打的女性,自我解嘲地对记者说:“他工作压力大,可能只有在暴虐中,才能发泄出来。我从报刊杂志上见过更惨不忍睹的,被丈夫用鞭子抽,拿烟头烫,比较起来,他对我还不算太坏。再说,关起门来是一家,说出去也是家务事,谁管?到头来还得跟他过下去。”
调查:夫妻间发生冲突时,21.96%的被调查家庭中,会发生丈夫殴打或辱骂妻子的行为。妻子辱骂或殴打丈夫的家庭占6.75%。遭遇家庭暴力后,34.19%的人觉得丢脸,35.81%的人选择忍受或逃离现场。
在后续处理中,25.5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独自忍受,只有15.30%的人选择用法律手段解决。
半数属于精神暴力
案例:小仪说,今年8月的一天,她发现丈夫偷偷给另一个女人打电话。后来几天,趁丈夫出差,她查了他最近3年的话费单。她发现,近3年来,他一直与另一个女人保持极密切的电话、短信联系。早晨7点多、深夜三四点,他们都会互发短信。而且,两人经常长时间通话。而她自己的号码在那话费单上只有寥寥几行。
调查:50.59%的市民认为,除开身体伤害,更多的家庭暴力属于精神暴力。在对家庭暴力的认识中,不仅是殴打辱骂家庭成员。限制和同事交往、取笑对方的缺陷等,都被认为是家庭暴力的一种。12.13%的人认为,长期不理睬对方也属于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影响小孩
案例:市民黄小姐表示,家庭暴力中,最无辜的都是妇女和小孩。在无法缓解暴力行为的情况下,建议女同胞们为了孩子和自己的幸福,选择离婚。黄小姐称,自己自小就是一个受害者,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生活,亲眼见到父亲打母亲后,觉得很心痛,至今不敢踏入婚姻。
调查:73.27%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至于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29.37%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超过1/5的人认为,家庭暴力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本组稿件/本报记者 林祺
预防家庭暴力 夫妻应做到3点
专家认为,产生家庭暴力的原因,主要和婚姻危机、就业危机和孩子教育危机有关。在当今社会,家庭越来越成为私人领地,有了更大的行动自主权。没有公共检审机制的制约和支持,家庭成员的责任就很容易被削弱,并进而导致暴力的发生。
家庭暴力引起的后果,不仅严重而且多面。家庭暴力得不到及时制止和处理时,很容易导致婚姻破裂和家庭离散。
要预防家庭暴力,夫妻双方可以做以下三点:共走传统路,共读圣贤书,共吃黄连苦,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精神暴力一旦发生,夫妻方在加强自我反省时,最主要还是要加强沟通交流,同时向外界寻求帮助。
专家认为,政府应加强对此问题的关注与认识,保护受家庭暴力威胁和伤害的妇女。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政府部门、民间组织要联合行动,构建反家庭暴力的网络。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小对策:1.重视婚后第一次暴力事件。绝不示弱,让对方知道你不可以忍受暴力。2.在紧急情况下,拨打110报警。向朋友、居委会、妇联等组织寻求帮助。3.受到严重伤害时,注意收集证据,如医院的诊断证明、伤情鉴定、向熟人展示伤处,请他们作证等。4.如经过努力,对方仍不改暴力恶习,离婚也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