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已是初冬,寒气袭人。蜿蜒十里穿城而过的白河岸边,刚竣工不久的密云县白河健身长廊上却是春意融融。健身器械上已没了空位,跳秧歌舞的、打羽毛球的、下象棋的……到处充满欢声笑语。
从1998年开始,北京市体育局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引导金,在全市街道、社区、乡镇等地配建全民健身工程,深受群众喜爱。截至今年10月,已配建全民健身工程5863个,总面积396万平方米。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近期新建的全民健身工程“人性化指数”大大提高,健身人群明显增多。
铁器械穿上“温情装”
“一点儿都不凉!根本不用戴手套。”虽然北京已进初冬,但正在密云县白河健身长廊健骑机上锻炼的王大妈却“赤手”上阵,没戴手套,“以前可不是这样,冬天我们都不敢玩儿这些器械,要玩儿也得"全副武装"。”
原来,以前健身器械使用的大都是钢铁材料,夏天烫,冬天凉,人体接触时很不舒服。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以来新建的全民健身工程有了一个人性化的改进:所有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部件,均为木材或工程塑料制件。“你看,这坐板是木头的,冬天感觉不会太冷,夏天感觉也不会太热,舒服多了。”笔者走了一圈儿发现,太极揉推器的转盘、仰卧起坐板上和身体接触的部分、室外漫步机的扶手都是木制品。另外,所有器械外部人体可能接触到的棱角、边缘都是圆滑的,就连太空漫步机等健身器械上的螺丝也都被“戴”上了黄色的塑料帽。
体育场地更显年轻态
“家门口的社区健身器械虽免费,但大都被爷爷奶奶们占着,况且器械本身也不大适合自己锻炼。”家住丰台区洋桥附近的王宇同学近来发现了一个踢球的好地方——离家不远的万芳亭公园。原来考虑到目前供青少年使用的健身场地比较缺乏,市体育局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扶持资金,在万芳亭公园、马家堡社区等地建了20处全民健身专项球类活动场地,主要包括篮球广场、笼式多功能球场和乒乓球长廊。
公园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专项球类活动的所有场地均免费。笔者在万芳亭公园看到,下午4时多,来公园的学生越来越多。最有意思的要属笼式多功能球场,球场两边各有一个足球门,球门上方是篮球架。来这里玩儿球的人群自然分成了两拨儿,一拨儿中学生围着一个篮球筐上篮,另一拨儿年轻人则朝着一个足球门射门,互不干扰。可别小看了这个占地只有篮球场大小的球场,它可同时开展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排球等好几种球类活动。更有趣的是,球场完全被一个网子罩起来,不用再担心球碰到路人,而捡球的苦差也被这张网给解决了。
农民也有了“健身房”
“自从有了篮球场和这些健身器械,一早一晚这里可热闹了!”站在建好的健身场地上,密云县杨辛庄村村民郑磊高兴地说。
在新安装的健身器械上,喜爱健身的人们正一边儿瞅着器械上的使用说明,一边照着样子锻炼着。一些还没等到“空位”的群众也饶有兴致地围在器械周围。“以前锻炼身体就是跑跑步、压压腿、甩甩胳膊,这几天用这些扭腰器、蹬力训练器等运动器械锻炼身体,不但有意思,而且科学。”63岁的李大爷头上已经微微出了汗。
据悉,为满足京郊农民的健身需求,今年市体育局用体育彩票公益金9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为300个行政村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全民健身工程的主要配置为一个篮球场、两张室外乒乓球台和不少于8件的室外健身器材。明年6月30日前,全市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的配建率将达到100%,实现“全民健身设施村村有”。
器械“体检”保安全
在东城区东直门街道的健身广场,笔者看到几位师傅正围着健身器械敲敲打打。原来,为保证健身器械的安全,东直门街道成立了全民健身工程专业巡视队伍,负责维修整个街道的全民健身器械。
“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给所有健身器械仔细做一次"体检",看看螺丝松了没有,零件坏了没有。另外,我们还教一些初次参加锻炼者正确使用器械。”武师傅向笔者介绍道,“看大家享受到健身的乐趣,我也感到高兴。但这些公共设施还需要大家自觉维护、合理使用。”
市体育局工作人员还提醒市民,不同的健身器械有不同的适用人群。市民在使用前,应先看清其适用人群及使用方法,以免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