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文天平 来源:新华网
人物特写 仆人怎会对主人说“无可奉告”
本报记者 田文生
1988年,高二学生文天平所在班级参加学校的篮球赛,赛前确定主力阵容时,除了4名无争议的“高手”外,确定最后一个首发名额让教练犯了难。
文天平稀里糊涂地成为这个人选,他父亲专门为他买来新的篮球鞋。没想到,这个穿着新鞋的小个子给了所有人大惊喜:他如有神助,成为得分王,俨然场上最耀眼的明星。
19年后,他再次给出了一个惊喜。
文天平出生于湖南东安,一个山青水秀、文运昌明且又有“全国武术之乡”美誉的小县城。高考填报志愿时,钟爱写作的他因为父母一句“你哥哥姐姐都念文科,你得读理科”,学上了地理。
学地理的文天平涉猎广泛,但也学有专攻,他写出的经济方向的论文,获湖南师范大学当年毕业论文特等奖。此后,他进入西南师范大学攻读世界经济地理专业硕士学位。
文天平曾希望做文人,用文字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感受;或者做一名有思想的经济学者,为改变家乡面貌做点事。但毕业时,因为比较了解重庆经济状况,没有任何“关系”的他却进入了重庆市政府政策研究室。
尚在试用期内,文天平就被派驻重庆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锻炼。此刻,浦东开发如火如荼。他边洗脑,边做向重庆传送上海经验的“信息二传手”。
返回重庆,他获得直接参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宝贵机遇——一般来说,没三年五载的研究室经历,这么重要的活儿,是轮不到初来乍到的毛头书生的。
2003年,他被破格提拔为副处长,1年后,又被破格提拔为处长。再过两年,被破格提拔为副厅级干部,任重庆市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这时,他才34岁。
3次“升火箭”般提拔的背后,是他为人认可的实力:他曾是重庆市经济工作会市长报告主笔之一,他还曾是重庆市“十一五”规划起草组核心成员。
当他担任新成立的战略处处长时,该处增挂着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联络处的牌子,他们的《决策建议》第1号建议“把重庆打造成温泉之都”一炮打响。而今,建议已经成现实,“温泉之都”已成为重庆的新名片。
政府研究室期间的工作对文天平来说,也有着方法论的意义,“幕僚”必须学会站在前沿,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在超前与现实可行之间寻求平衡,既求发展又不能超越实际。
由此,他也养成了一大爱好:思考。他不但完成了本职工作,还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城镇化:重庆未来十年的牛鼻子》、《新型工业化:迈步从头越》、《宏观调控引领重庆新飞跃》、《“十一五”重庆面临十大新挑战》……当他因工作繁忙一度停笔时,曾有读者打电话到杂志社:“怎么最近没看到文天平的文章?”
多年历练,让外乡来的文天平成了重庆通、政策通。他还娶了重庆媳妇,说起重庆方言几可乱真。单位内部开晚会,他是众望所归的主持人,与外单位联欢时,他每每在一些微妙的角力中将对方比下去。
经多次挑选,文天平最终被委任为政府新闻发言人。
媒体背后,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自己的一言一行?记者可随意提问,天知道他们会问哪些刁钻问题?意识到自己即将进入的是怎样的“高危行业”后,文天平的睡眠质量开始下降。
11月14日,重庆首场新闻发布会前夜,他一直在办公室准备,熟悉材料,23时才离开,到家已子夜时分。当夜,他失眠了,“老像有什么把你从梦乡拽出来”。
次日发布会结束后,文天平并不踏实,媒体会不会断章取义?百姓会如何评价?“我个人被批评倒没什么,但千万别因为我个人的失误,让这扇刚打开的窗重新关闭。”
他对自己的首场表现自评60分,及格。“那么多媒体记者没机会提问,有的记者从头到尾举手也没有提问机会,太抱歉了,要通过机制调整。”
“虽然遇上了一些比较难回答的提问,我往后还是要少用外交辞令。”他总结说,“用外交辞令来模糊、搪塞,是对记者——也是对百姓——不负责任。”
“在我看来,自主新闻发言人和媒体记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我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公务员,是公仆,而媒体背后是群众,是‘公’,是主人。作为仆人,怎么能说无可奉告呢?”
“自主新闻发布的初衷是通过服务媒体,满足老百姓的信息需求。”文天平说,“发布会就开1个多小时,我要把更多百姓感兴趣的信息传递给记者,我必须少说口水话,不说官话套话。”
开会、调研、上网、阅读,构成这名甫一上任就处于聚光灯下的发言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镜头放大了的鲜花与掌声,另一方面,是永无止境的对本人信息量的挑战及无法预见的风险。这位一贯朴实、低调的年轻发言人,并没有因首场自主新闻发布会的成功而激动,依然淡然平和:“我不是明星,也做不了明星,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但我将努力做一名有厚度、有深度的发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