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把民生问题摆在更突出位置
新华社记者 战艳 卜云彤
海南省农垦总局近日决定,计划中的新办公大楼不建了,转而将节省下来的2亿多元资金用于解决农垦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这是海南省在落实十七大精神中关注民生的诸多举措之一。
这项措施将惠及100余万农垦工人,占海南全省八分之一的人口。
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说:“农垦职工中还有很多群众生活很困难,住的是兵营式简陋房屋,有的地方吃水难,有的地方用电贵。在这种情况下建新办公楼确实于情于理说不通。”农垦总局决定略加修缮仍沿用旧的办公楼。
“这只是海南农垦着力解决民生欠账的措施之一,”海南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说,“学习十七大报告后,农垦领导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不再等靠要。我们决定思想再解放一些,资金不够,可以先贷款解决民生问题。”
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徐冰说,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建设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推进解决民生问题也将成为各地的工作重点。为了解决农民创业的启动资金问题,小额贷款措施正进一步走向海南农村。在农村金融市场服务萎缩的情况下,海南省整合农村信用社资源,于今年8月成立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将服务对象锁定在农村地区,向困难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等服务,支持他们创业增收,如种植香蕉、冬季瓜菜、胡椒和养鱼等。
海口市灵山镇大林村致富带头人潘正英是小额贷款的受益人。站在一片盛开着的黄色跳舞兰中,51岁的潘正英说:“我们村申请贷款种兰花时,信用社的人来现场办公,看我们技术条件成熟,很快给我们贷了款。一年不到,村里不长水稻的坡地都种上兰花,村里人均年收入第一次接近2500元。”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韩青说:“结合十七大精神,我们将进一步开发适合海南当地的农村信贷项目,帮助更多贫困农民改善生活,支持海南新农村建设,把农村信用社打造成为海南农民自己的银行。”
徐冰说,年财政收入刚过百亿元的海南省仍属于欠发达省份,但近年来海南的小财政却办成了几件改善民生问题的大事。十七大精神将进一步推进海南的民生工作,以确保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为让广大群众“病有所医”,海南省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有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海南省已有451.13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应参加人数的90.59%,同时,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试点不断扩大。海南在全国率先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完成了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在教育上不断加大投入,今年计划实现农村中小学阶段远程教育工程全覆盖。
这些措施对于儋州市中和镇灵春村村民何永旺来说意味着贴心的“实惠”。“原来上学难,现在不要钱了。原来看病贵,现在国家给报一半,合作医疗真好。”65岁的何永旺乐呵呵地说,“国家对农民越来越好了,种地不用交税了,还发补贴给我们!养一头母猪一年还给我们补50块钱!群众对党的政策满意”。
为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海南省计划从今年起5年之内,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新建廉租房约69万平方米。到2011年末,各市县实施廉租房保障的总户数达到符合条件需要保障总户数的95%以上。今年66岁的黄月琴是海口市一家工厂的退休职工,过去全家五口人就住在厂内几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三个孩子长大后在楼梯下搭了一间简易房居住。海口市实行廉租房制度后,全家搬进了安居小区,虽然只有40多平方米,但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每月一块钱一平方米的房租,对于黄月琴来说“不算太大的负担”。
徐冰说:“虽然海南近年在改善民生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财力所限,许多民生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突破。各级部门正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如就业、医疗,制订一系列新的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让百姓更多地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
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