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以后,将要干枯的玉米秆还矗立在田地里,但地瓜叶子仍泛着绿色。在苏州吴中区临湖镇濒临太湖的一个小自然村——南港,企业家徐家荣心里有点苦,因为今年他在该村的实验没有获得预想的成功。
对于企业家进村搞新农村建设、徐家荣的这个实验,政府部门表态,他既让百姓致富,又改善了环境,我们支持这个新生事物的产生,也希望这个“江苏首例”能成功;社会学家指出,这个形式具有现实意义,如果这个首例能获成功,它的样本价值无疑是明显的。
但也有观望者认为,地里长不出金子,这回,徐老板是陷入泥泞了……
不过,徐家荣没有动摇,毕竟,实验才开始不久。
民营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
今年5月份,一直生活在农村大环境中的企业家徐家荣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资金到一个小村庄去搞新农村建设。这个决定让他的夫人吃了一惊,企业好好的,城里有家,有别墅,为什么还要回到农村去折腾?不过她也最了解徐家荣的需要,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无所谓,但文化却是强烈需要的,他必须在不断满足文化需求的时候产生激情。在这样的理解下,徐家荣的决定很容易就得到了老婆孩子的支持。
2007年6月的一天,徐家荣没有经过很全面的调查了解,甚至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便一头扎进位于太湖边的南港。这是一个只有28户人家、107口人的小自然村,隶属于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渡村镇和浦庄镇合并而成)的陆舍行政村。这个107人的小村是一个贫困村,在政府还挂着号,吴中区有三个局机关都与该村结对扶贫。尽管贫困,但她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环境极其优美、相当原始的小村庄,西边几十米就是太湖,如果没有当代修建的太湖大道横在中间,实际上小村就坐落在太湖水边。仔细去打量,村里有一条从太湖引过来的小沟,水非常的清澈;村头和村内还分别有几棵独立树;沿着水沟有小树和竹子;鸟儿不分时光地随意鸣叫着。村里的几百亩土地,种得不是很好。一些房子也建得比较一般。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村,激发了徐家荣的浪漫情怀。他决定来投资,他想将这个村子变得富裕起来,同时,把这里的环境质量再提高。
徐家荣,颇负盛名的苏州市柏龄绣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刺绣是苏州的传统产业,也是比较稳定的一个产业,现在,他的名片上将这一称呼放在后面,把另一个称呼则放在了第一位:苏州市天和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心已经完全来到太湖边上的这个小村庄。做过京剧演员、小学教师、文化站站长的徐家荣告诉记者,他一直生活在农村大环境中,自己出生在农家,年轻时干了很多农活,中学毕业当演员也是为农民演戏,剧团解散当教师当的是农村小学教师,当了文化站站长也是乡镇的文化站站长,而他的企业也是建在了乡镇。“我对农村有感情,我喜欢跟农民打交道。”徐家荣说,虽然城里的房子环境好绿化好,但他还是愿意到泥巴地里来。这里面有说不出的感情,当然不是为了在地里捞钱。
据悉,企业家进村搞新农村建设,民营资本直接投向农村,这种形式在苏州和江苏算是首例。
企业家进村不久便陷入泥泞 徐家荣投入很快。与南港村接触不久,他就直接进行了资金投入。但很快地,他就感到现实的困难,明白自己已经陷入泥泞中,进退不能。
7月份,他们在30亩土地上种了“超甜水果玉米”,光是种子就花费8000多元。按预估,一个玉米棒子可以卖2元钱,30亩地至少可以产10万多个玉米棒子。可事实上由于销售渠道没有建立,另外水果玉米在种植的时候也没有拉开周期,基本上都集中在中秋节前几天成熟,导致不能销售,几天下来玉米就老了,没有了水分,而一旦晒干,这种玉米由于含水量高,就变成干瘪的外壳,几乎没有了利用价值。另外,他们还种了15亩西瓜、香瓜,同样也因为没有建立好销售渠道,基本上种出来的瓜是送人了事。就这些投入仔细一算,租地、种子、肥料、人工、水电,所有费用相加约15万元,但只收回3万元,共计亏了12万元。
另外,他们还种了15亩紫山芋(地瓜),由于不使用农药,山芋长相很不好,70%有虫斑,这也使销售受到严重影响。总之,初到农村,干啥都没干好。
与此同时,他还在村里的房屋改造投资总计80多万元,目前也没有任何回报。因此徐家荣认为,从经济上看,资本进入农村容易,要想得到回报,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由于今年的投入属于投石问路,所以资金不算太多。加上没有聚集到人气,所以观望者还是不太乐观,认为目前徐家荣的境况是进退不能。用南港村村民徐盘根的话说,他陷入了泥泞中。一位姓查的村民则表示,地里长不出金子,这是常识,谁都应该知道的。
对此,徐家荣同样很清楚。农村不好干,这的确是个常识,否则还搞什么城市化?但我们需要农村,尤其在太湖边上需要真正的农村生态。把农村搞好,保持和优化太湖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个实验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他的设想,就是在这里进行生态农业循环工程,至于具体如何循环,由于许多计划和项目尚未启动,徐家荣没有向记者作详细的解释。
民营资本进农村具样本价值
临湖镇镇长徐国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资本进农村,这是一种尝试,作为地方和农村,对这种实验都表示欢迎,毕竟实验所带来的直接利益,是能够使老百姓致富,间接利益则是能够改善环境。由于南港村是全市乃至全省第一家搞这个实验的,所以镇政府特别重视,将对实验提出具体的支持方案。他表示,目前党委政府正在研究决定在村庄改造、提高环境质量上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
据了解,徐家荣进南港村的行动还得到了吴中区工商联合会的帮助。该会会长、吴中区政协副主席崔王卡珈女士表示,区各个单位对本地区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都很关注,如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有关单位都大力支持。企业家进农村、民营资本注入新农村建设,也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应该促成这个实验的成功。
对于徐家荣目前所面临的困难,陆舍行政村党支部书记邱建明分析表示,南港村虽是个穷村,但具有很好的太湖环境资源,企业家来投资看中的可能也是这一点。但这个资源很难利用,因为关于太湖沿岸有许多限制性的政策,搞任何项目首先都要过环境保护关。谈到具体情况时,邱书记告诉记者,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都是为企业服务的。自徐老板进来后,依据相关政策首先到环保部门咨询,结果表明就农田方面,氮和磷的含量指标必须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这就意味着水稻等作物都不能种。于是,村里初步规划了500亩地给徐老板留用,只是种植或养殖都必须受到政策约束。
邱建明认为,作为企业进入农村,总是需要回报的,但就目前的形势看,单纯投入农业很难得到丰厚的回报。不过,村里的态度是积极的,对老板进村也是非常欢迎,毕竟,一旦徐家荣搞得成功,其他老板肯定会效仿,这样自然就给农村建设开辟出一条新路。
南港村队长查克荣说,徐老板一进来就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因为他能给大家带来经济利益。一是出租土地。现在村里会种地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不会种地,但老年人体力不行了,所以实际上地也种不好。现在出租给企业,可以坐享其成,当然好。二是出租房子,由于年轻人出去的多,几乎每家都有空闲的房子,随着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用房,农民就可以当房东拿钱。第三还可以在村里打工。老人们出去打工不行了,在地里打工还是很合适的,有老板在这里,肯定是要用人的。
据悉,徐家荣在村里租的房,房租还挺贵,基本上跟临湖镇上一个水平。“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房子租这么贵,就这样租了,算是给村民一个见面礼吧!”徐家荣笑道。
苏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明指出,企业家进农村、民营资本搞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因为谁都知道农村不好搞,所以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如果苏州这个首例能够获得成功,它的样本价值无疑也是明显的。至于暂时陷入泥泞中的徐家荣能否尽快走出来,我们翘首期待着。
成安民营企业家
争做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在河北省成安县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致富不忘众乡亲,遵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在农产品加工、畜牧养殖、文明生态村镇创建等方面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争做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发展生产,使村民生活宽裕。民营企业家用自己在种、养、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引导和带动农民发展新产业,组建新的经济组织,促进农民增收。成安县北漳“东之星”色素有限公司经理王迎春,两年前开始在北漳镇艰苦创业搞色素生产,如今已发展成为色素生产大厂,今年该公司已签订400吨色素生产订单,随着色素需求的扩大,该公司采取“农户+协会+公司+市场”的运作方式,优惠向群众提供优质品种,如“北京红”、“益都红”等。在提供优质品种、协会免费提供技术、公司订单收购的全程服务下,该县农民种辣椒的热情高涨,全县辣椒新增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东未村一姓王的老汉高兴地说:“不愁技术、不愁销路,我今年一下子种了3亩辣椒。”道东堡乡大堤西村金堤奶牛厂厂长王金娥养殖奶牛率先致富。为带领周边群众发展养殖,共同致富,她将自己的奶牛低价卖给附近村民,自己又投资购买、繁殖奶牛,并与60多个养殖户签订牛奶回收合同。如今,该村已成为本县远近闻名的奶牛养殖专业村,她被公认为致富带头人。
同时,该县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拿出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助推当地文明生态村创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腾龙棉业纺织有限公司为支持企业所在村北阳村农业发展,投资20万元为该村打机井20眼;为支持文明生态村创建实现“村村通”工程,又投资30万元为该村修了四公里的水泥路。不仅如此,该公司还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带动了当地运输、轧油、餐饮、食用菌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企业还注重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新型农民,拿出3万元送12名青年到职教中心学习专业技术。近年来,该企业先后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50万元,安置下岗工人再就业150多人,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200多人,安置农村闲散劳动力600余人。
民营企业家返乡创业,大量民营资本的注入,为成安县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今年,该县民营企业投入培养新型农民、修筑乡村道路、组建新的经济组织的资金已超过150万元。农博县域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