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音乐为粤菜大厨竞技助兴
八旬老画家作画
11月20日至23日,以“聚侨心,促和谐”为主题的第二届(广州)华人文化艺术节在广州隆重举行,海外各地的100多个侨团组团赴盛会。这批以海外广府人为主的侨胞,携带道具服装、画笔、厨具、民俗服饰等“十八般武艺”,与侨乡同行一起展演交流粤剧、潮剧、广东音乐、书画、厨艺等,其乐融融,其情依依。他们通过文化节平台,在切磋中觅得更多的同好与知音,而侨胞展示的技能也不在家乡同行之下。正是由于侨胞们默默耕耘,用心承传,使缤纷的岭南文化在海外各地开花结果。
海外粤剧也“疯狂”
彭溢威是欧洲粤剧研究会联合总会会长,刚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粤剧大汇演,他就率领一个96人的团到广州,团员是来自欧洲12国的粤剧“发烧友”。
彭溢威1978年到巴黎发展。他发现法国的华人越来越多,同乡会也多,但社交和娱乐活动偏少。他组织的粤剧音乐曲艺社,开始只是玩玩卡拉OK,大家唱唱《分飞燕》等,渐渐地聚合了一批粤剧主力。第一次大的演出,他付出约合10万元人民币的场租,演了五出折子戏,结果,1500多个座位场场爆满。
1996年他第一次回广州,接触了倪惠英等粤剧名家,发现粤剧原来如此精妙深奥,更想大力推广它。“我们汉语比较差,听粤剧是学习汉语的好办法,还能体会诗词歌赋的意境。我发现,自己组织过的多种活动中,没有一种会比粤剧更能凝聚人心,更能促进华人间的合作。”彭溢威感叹道。
他联合欧洲20多个粤剧社成立总会,共办了十届欧洲粤剧大汇演,后改为“欧洲国际粤剧节”。著名的广州红豆粤剧团曾前往助兴,那次演出异常热闹,由3小时延长到10小时,侨胞们自带盒饭前往观看。海外粤剧骨干都是顶级的爱好者,如荷兰的钟美贤,为了演好《狮吼记》之跪池,多次到广州求教,每个动作、节拍都反复演练,反复看录像带。彭溢威的夫人陈思燕,刚开始对丈夫一门心思推广粤剧很不理解,渐渐地她也开始喜爱粤剧,先后到广州、香港拜师求艺,现已成为“欧洲第一花旦”。
“我们的粤剧推广活动全部是自费的,旅费、食宿自理,大家都没有怨言。因为我们都很喜欢粤剧。”彭先生说。谈及为了专心推广粤剧而卖掉3家酒楼,他对记者说:“我忙粤剧,没时间也没精力打理这些酒楼,加上朋友经常来敲锣打鼓的,酒楼周围居民意见大,所以卖了,没什么后悔的。”据说他还跟朋友说过一句话:“就算当掉底裤我也要把粤剧搞下去。”
中华文化几多“痴情者”
文化艺术节上,聚集了上千名对中华文化痴心不改的海外游子。有的老侨带新人,如新西兰华人画家李健庄与19岁的弟子梁伟伦同赴会。在奥克兰大学读建筑系的梁告诉记者,拜师学中国山水花鸟画使他学业精进,比如做环境设计作业,不需铅笔打草稿,用毛笔一气呵成,气韵更佳,洋教授给了高分。
记者见到了海外武术名师麦宝蝉,她是从广东台山出去的,是国际武打明星甄子丹的母亲,曾第一个在美国用“武术”之名开馆授徒。30年来,她通过教学、出版、表演,在海外发掘武术文化内涵,桃李遍天下。在波士顿大学任教多年,她使武术成为美国大学里有学分的正式体育课程。
这些年,她的学生仍在增加,很多洋弟子也学得如痴如醉。麦师傅告诉记者,中国的武术文化在海外有前景。武术的打斗色彩已减少,却通过与文艺的结合而获得再生。她为此苦苦探索创新,根据毛泽东词《蝶恋花》、古代音乐《阳关三叠》、《白蛇传》中《盗仙草》的情景、昭君出塞故事等内容,分别创编了剑舞和武术剧。尤其武术剧《昭君出塞》,兼容了武术、太极拳与音乐舞蹈,导演是美国的教授,表演者有很多美国大学的华洋学生,在各地演出受到热烈追捧。
广东侨界的“文化大餐”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侨乡,华侨文化、侨乡文化一枝独秀。海内外的广府人,提起广东音乐、岭南画派、木偶戏、八音班、粤剧、广雕广绣,都耳熟能详,十分亲切,他们对缤纷的岭南文化情有独钟。
被誉为“侨胞之家”的广东省侨联和广州市侨联,利用海外乡亲众多、人缘相关、语言相通、经贸往来密切的优势,2005年底以来连续举办两届华人文化艺术节,激活了积淀深厚的民间文化。海外组团之热烈,也反映了粤籍旅外乡亲对薪传文化的热情。
今年的活动又有创新。如海内外名厨切磋粤菜技艺,由海外中餐馆业者和厨师同台竞技。在广州国际美食中心的厨房里记者看到,美国的华裔厨师正认真地向来自香格里拉饭店的大厨取经,交流炒菜心得,切磋菜式的雕刻技巧。
广东省侨联主席王荣宝说,现在海外说起中国菜,还是以粤菜为主,所以这次艺术节首次引进了“饮食”元素。我们不是比赛,而是通过交流在海外推广粤菜。希望活动能有利于海外乡亲的生存和发展。一位捧得奖牌的中餐馆业者高兴地说,拿回美国要挂在餐厅门口,并提升菜式品质,在海外擦亮中餐馆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