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流的水体仍然在中国的大江大河中是最好的水质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记者: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目前三峡库区的环境状况如何?第二个问题,蓄水到156米以后,三峡库区承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是什么?第三个问题,如何应对三峡工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
汪啸风:三峡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工程,首先它提供的是清洁的能源,按照与火电的可比分析,如果建设同样装机容量的火电机组的话,每年要多消耗5000万吨煤炭,要向大气排放1亿吨的二氧化碳,而且这项工程调峰的作用,防洪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还可以带动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
目前的环境状况,首先是泥沙淤积明显减少,第二是水质基本稳定,长江干流的水体仍然在中国的大江大河中是最好的水质。我前面说了,以优于三类为主。当然,在部分支流出现过短期的富营养和水华现象,目前的水华等级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预警等级标准,但我们对这点已经给予了密切关注。
大家还很关心地质灾害问题,我要向大家介绍,三峡地区在建坝之前就是一个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投入了100多亿资金,同时进行库区的地质灾害治理,所以目前我把它描述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效控制不等于今后绝对不会发生任何的滑坡、有关险情的出现,因为水库蓄水以后会出现一个库岸再造的过程,中国政府密切进行观测,加强治理,我认为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损失。
大家还关心,大型水库诱发地震的问题。我向大家通报一下,我们经过蓄水以后几年的观测,还没有发现明显诱发地震的现象,现在三峡地区反映出来的地震强度,无碍大坝的安全。这是当前的基本情况,除此之外,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方面,中国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仅珍稀特有和经济鱼类,我们放流已经达到了2亿多条,这个数量级也是比较大的了,一些珍稀特有的陆生动植物,我们也做了很好的保护。
至于当前或今后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重点是什么,我们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地肯定治理或建设的成效,同时也很科学地对待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这是中国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一贯的观点和立场。下一步我们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重点是:一是规划措施,进一步落实三峡水库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和三峡库区以及上游的水污染防治规划,这就是规划措施;二是实行一系列的工程措施,这就包括地质灾害治理、库岸的治理、河道整治等等;三是生物措施,继续对水陆两栖植物的培育和实验;四是管理和监测措施,我们还要继续完善三峡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能力;五是试点示范措施,近期我们推出了“7+1”的专项计划,其中就包括消落区的治理,支流饮用水源的安全保障,库岸带生态屏障区建设,以及农村截污,城镇截污等等七个方面的试点。同时加强监测系统功能的评估,及时予以加强和补充完善。我们还采取了改善环境容量的重大措施,大家知道,在三峡库区外迁19万人,破产安置了1600多家工厂,而且在控制污染源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都是为了改善这个地区的环境容量,当然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正在进行科研措施,比如说泥沙的继续研究,以及对洞庭湖的江湖关系变化的研究,都正在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