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宝安:中国“打工文学”的策源地(图)

  陶滔 唐冬眉
  10多年前,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打工青年,以共同的文学爱好聚居宝安区龙华老街上的两间老屋,工余时间互相搀扶着开始文学跋涉。

  10多年来,他们跋涉的足迹扩张到宝安城区,延伸到宝安福永、沙井等地,汇成了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打工作家”群体。

  10多年后的今天,这群打工作家将宝安这块热土“打”成了全国打工文学的大本营和策源地,不仅全国打工文学论坛在此举办了三届,而且深圳宝安区还将打造打工文学品牌载入了“十一五”期间的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打工文学这个概念最早由广东提出,广东的打工文学发源于深圳,深圳的打工文学队伍又以宝安城区以及现在的大浪、福永、沙井街道的打工文学作者为主,宝安区政府也格外关注打工文学的发展,可以说,宝安就是中国“打工文学”的策源地。

  他们是在为自己的命运加班

  最早被称作“打工文学”作品的是张伟明的《我们INT》、《下一站》、林坚的《别人的城市》、《阳光地带》等,这些散发着新鲜的打工味儿的作品经由《大鹏湾》和其它杂志发表问世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向世界展示出一片五彩斑斓的打工世界。

  不久,打工妹安子也推出《青春驿站》等纪实或书信体的打工文学作品,此后,打工者周崇贤、罗迪、黎志扬、黄秀萍、戴斌、郭海鸿、光子、郭建勋、刘阿芳等,书写的反映打工生活的作品大量面世,打工文学逐渐兴起。他们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打工一族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背井离乡,从农村走向都市的漂泊生涯,给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刚刚结束给老板加班,现在我们开始为自己的命运加班!”这是郭海鸿在1992年间为宝安石岩镇《加班报》创办而写下的发刊辞。这句话起码影响了整整一拨彷徨的外来文学青年,如闪电一样击中了众多外来打工者的灵魂,成为众多打工文学爱好者的口头禅。

  宝安为打工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创作阵地

  既然是文学创作,就必须有自己的阵地,打工文学阵地的形成要得益于宝安区政府的重视。宝安的石岩是中国深圳最早兴起“打工文化”的城镇之一,大约在1992年,镇文化站就定期出版以面向外来劳务工为主的文艺墙报《打工村》,发表外来工投寄的各类文艺作品。这算是在文化上率先对打工者实行接纳。

  《打工村》引领了深圳各镇举办打工文艺墙报的一阵热潮,龙华、松岗、西乡、沙头角各镇文化部门纷纷效颦,相继办起了《打工城》、《打工世界》之类的墙报式文艺园地。这一些墙报式的文艺风气是后来的各镇街道文艺刊物的涌现的前奏,同时也可视为“打工文化”在深圳发壤的一个过程,是今日“打工文学”成长的幼年期。

  龙华以该创作学会为龙头,常年开展文艺采风、诗歌朗诵会、各类征文比赛及创作表彰会等,鼓励与扶持重点打工作者,1995年,由政府出资出版了龙华第一本打工作者专集《南漂之梦》,受到了省内外文学界和媒体的瞩目与好评。《中国文化报》对此曾作过专门报道。当时的《龙华报》还专门刊出由专版《打工诗刊》,引起了龙华广大打工青年的极大兴趣,受到了广泛好评,一时间在龙华上下掀起了打工诗歌的创作热潮。很多作者就是在这些阵地上通过发表作品而获得了创作的喜悦,激发了创作的热情,创作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一批著名打工诗人孙小淞、安石榴、子虚等及戴斌、杨怒涛、尖山等高产创作的打工作者都曾经在龙华生活过。这些人当中,现在有的已成为深圳市的知名作家,有的已被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看中,录用为专职文秘的工作人员,有的还被知名媒体聘为记者和编辑。

  说到中国的打工文化,不能不提到当年在珠三角风靡一时的《大鹏湾》杂志,当今媒体说到与打工文学有关的几位作家时,也无法回避这样一本内刊。

  《大鹏湾》这是绕不开的标志之一。打工文学的一大批作家,如张伟明、郭海鸿、谢湘南、安石榴、戴斌、王十月、郭建勋、叶耳等,他们的成长,几乎都离不开当时的打工文学刊物《大鹏湾》。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在《大鹏湾》做过编辑、记者。现在深圳活跃的自由撰稿人如兰若水、易江南、段作文等,他们的文学创作,也差不多都是从这份刊物起步的。

  据不久前统计,宝安作协从2000年成立之初的100余人,已发展到如今近300会员的可观队伍中有百分之八十是打工者。其中大多会员在各街道的文化建设方面都是骨干,在个人创作上都年年有收获,其作品在全国各大杂志上发表,有的在深圳以及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31区”聚集打工作家新生代

  近年来,宝安上合31区又涌现出了以王十月为代表的作家群,标志着打工文学跃上新的高度,逐渐成为深圳文学界一支重要力量。

  最初,打工文学作家王十月在宝城31区租房而居。不久,叶耳、卫鸦、徐一行三位作家慕名而来。随后,韩三省、曾五定、曾楚桥、孙夜、杨文冰、于怀岸等作家也先后到来。他们的文字和对文学的坚守在纸质媒体和网络上开始受到关注。

  作为《长篇小说选刊》的编辑,身居北京的徐一行一直想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在来稿中看到宝安31区作家群的作品后,感到“纯”得极具吸引力,最后被吸引得离开北京,作为第6位入伙人来到了宝安31区。为什么大家愿意扎堆31区一起搞创作?王十月解释说,“一方面宝安是打工文学的策源地,创作氛围好,31区的房屋租金又相对便宜;一方面大家一边打工,一边搞创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互相帮一帮。此外,大家文学志趣相投,生活经历各异,在一起可以互相出出主意,提提建议,多写出一些好作品。”

  这个群体都很年轻,大多是70年代出生的人,而且,这些写作者,掌握着世界最先进的信息工具,虽然居住在“城中村”,但互联网让他们与世界同呼吸,他们都有自己的博客地址,这一切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发表作品和推销作品的新方式。其作品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他们的出现起点较高,与第一批打工文学作者完全不同的是,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或系统地自学了大量的文学、历史、哲学等著作。因此,他们一出手就不仅仅只是几百万打工群体的痛苦的代言人,他们关注的远远不止是打工者讨不到工钱和加班过长的痛苦。他们的写作视角转向更为广泛的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以较为宽大的胸怀关注和剖析人性中的善与恶。比如社会以及人类与环境等深层次问题。一个普通的城中村,但是它因为一群热爱文学创作的自由作家的进入而变得不普通起来。几年来,一群青年作家选择在“握手楼”中开始创作,一笔一画地描绘着心中的文学之梦。

  如今,以宝城为中心,大浪、福永、沙井街道为辅的宝安文学圈已经形成,并日益壮大,成为深圳文学界不可小觑的一支有生力量。

  照片:11月1日,在宝安读书月启动仪式上举行了宝安打工作家向打工者赠书的活动,各方反应积极,场面极为热烈。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郭海鸿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