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滔
深圳宝安是务工者的热土,也是打工文学的原创地。由深圳市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市文联和宝安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打工文学论坛”,11月22日在深圳宝安举行。在这里举办全国打工文学论坛已是第三届,第一届是为打工文学正名,第二届是研究打工文学与和谐社会建构的关系,第三届的主题是探讨过如何通过打工文学实现劳务工的文化权利。
宝安区委副书记张洪华,中国作协、广东省作协有关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蒋巍、谢冕、洪子诚、孟繁华、李敬泽、李杨、邵燕君、冯敏、吕雷、蒋述卓、周建平、段亚兵、尹昌龙等出席论坛并作了精彩发言。
为了增加现场互动性,论坛会场设在了宝安索佳工业园的打工的现场,与打工工人进行了文学对话。论坛还特别增设了一项富于创造性的活动“打工原创诗文朗诵会”,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的诗人与艺术家,和深圳宝安的打工青年诗人、文艺爱好者一道,以诗为媒、以文会友,表演了打工作者原创诗歌朗诵和文艺节目,索佳工业园的数千打工工人观看了这场朗诵会。
倡导“打工者写、打工者读”
当出席“论坛”的代表步入宝安索佳工业园厂区时,数千名打工工人对关注他们精神生活的专家学者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位员工激动地说:“这么盛大的研讨会和"打工原创诗文朗诵会"安排在厂区,让我们工人象过年一样高兴。”来自北京大学的一位学者感动地说:“打工文学之所以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因为它能赢得打工者最真挚的掌声。”本次论坛提出:让广大读者可以实实在在地读一本打工者自己撰写的书,实实在在地实现打工者的文化权利,让他们不光有文化享受的权利,而且还有参与文学创作的权利。论坛上推出了《打工文学作品精选》和《打工文学备忘录》、《以热爱这座城市的名义》等5本书,收集了深圳乃至全国有名的打工文学作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集中编印,同时将近三十年来关于打工文学的研究论文结集出版。当晚举行的“打工原创诗文朗诵会”,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与深圳宝安的打工青年诗人、文艺家一道表演了精彩节目,台上与台下交相互动。演员与观众情感交融,令与会者受到一种诗歌的感动与精神的震撼。
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表示,本届打工文学论坛着重突出“打工者写”和“打工者读”,用生动的文艺形式,实现他们的文化权利,让“深圳读书月”这个文化狂欢节增加文化的含量和参与者的数量。它是打工者用写作表达自己的诉求,他们的作品拿出来以后,又可以给全社会的读者包括打工者“读”,这里面既体现了他们的自我关怀和社会关怀,也丰富了打工文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内涵。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段亚兵称:劳务工既是打工文化的建设主体,也是受打工文化改造的客体。在急剧变迁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文化适应和文化交流,与现代生活环境相吻合的独具特色的打工文化,同时反过来也将影响城市文化生态的优化和活力的激发。
作为“打工者写、打工者读”的文学,打工文学应该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态,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认为打工文学是偏于草根文学或民间文学的一种形态。她认为中国的底层文学遇到了相当大的困境,这个困境就跟它表现的是底层人的生活,而它的作者和读者都不是出自底层有着直接的关系,打工作家的出现就解决了打工者或底层群体的代言问题。
近日,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和宝安区打工青年举行了一次聚会,宝安区的打工青年和来自北京的打工青年聚在一起,谈论文学和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还提出了“天下打工是一家”的口号。广大的打工群体有一种精神上的需求,他们需要通过打工文学和打工文艺来实现他们文化创造的权利。
打工文化肩负促进外来工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的重任,成为沟通城乡、化解冲突、促进文化交融的重要载体。有与会代表认为,“天下和静在于民乐”,打工文化对于和谐人心、和谐社会关系重大,对于这种文化形态的重要性怎样评价都不为过。文化权利是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相对等的三大权利之一,这个权利包括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创造文化产品,保护自己创造成果的权利等。
认识打工文学的重要价值
本次论坛论题广泛,探讨了打工文学的特质问题,包括打工文学是要继续保持粗砺的本色,还是要不断的提升并精致化?谈到了打工文学与文化生产的问题,谈到了打工文学的文化价值、社会学价值与城市文脉发展的关系,谈到了打工文学要保持它的真实经验,保持它的战斗性,同时要警惕打工文学写作的格式化等问题。
过去不少打工文学作者提出,社会对打工文学还是停留在从社会学角度来关注这一现象,而没能真正从文学的角度来关注打工文学的价值。本届论坛突出强调了对打工文学作品的精细研究,即文本细读,邀请了全国8位著名学者和深圳大学6位教授等为本届论坛特别撰稿,对深圳及珠三角知名的打工文学作者作品进行研读,并从这批打工文学作者群中列选出包括王十月、戴斌、张伟明、谢湘南、郑小琼等六位打工文学作者的作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同时也采用综合论述的方式来对其他打工文学作者作品进行集体性研究。
也有学者谈到,近年来打工文学有了很大的提升,过去多是反映流水线上的严酷制度、人性冷漠等,而如今的打工文学开始把打工生活放在一个大时代的背景下,反映人性的各种可能性,对内心的挖掘更为丰富多彩,写作也更讲究技巧。
政策保障劳务工的文化权利
要保障劳务工的文化权利,一方面要保障不断有劳务工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产生,二是要保障这些作品能够有效的被劳务工所接受。
宝安区委、区政府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劳务工的文化建设。为了扶持打工文学创作,宝安区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全国打工文学论坛,从2005年开始,连续在宝安举办了三届,而对于符合相应条件的打工文学作者,可以调入深圳户口。区里还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职业能力开发局”,先后出台了实施素质工程和加强劳务工工作“1+22”系列文件,着力提高劳务工的综合素质,其中还提到“整合区内打工文学资源,改善打工作家创作交流条件,鼓励打工作家创作更多更好反映劳务工生活的作品。”
宝安对打工文学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将打造打工文学品牌列入了“十一五”期间的宝安区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并准备出台扶持打工文学发展实施办法,为扶持打工文学提供制度化的政策支持;策划创办打工文学杂志,为打工文学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并分送到各工厂、企业供广大打工青年阅读;为优秀打工文学作者提供培训、采风、交流的机会,采取政府采购、文艺家签约制、客座制等办法扶持打工文学创作。
照片:11月22日晚上,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的艺术家、深圳市的打工青年诗人和数千名劳务工在宝安区索佳工业园广场举行晚会。赖国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