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召开的杭州市政协九届四次常委会议上,一份由民进杭州市委会提交的调查报告,揭示了杭州爱心门诊、惠民病床的尴尬现状——今年1~6月,调查涉及的杭州27家爱心门诊平均每天接诊不到1人次,184张惠民病床收治病人不到1人次……
为了解决困难人群看病难而设的爱心门诊、惠民病床为何受到冷落?如何才能让爱心门诊叫好又叫座?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了数家医院及相关部门。
导医也不知有“爱心门诊”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爱心门诊”设在内科和急诊科两个科室。下午2点,正是医院的就医高峰之一。门诊大厅里人头攒动,挂号的人排起了长队。记者在大厅内转了几圈,始终没有找到“爱心门诊”的指示牌或相关介绍。
记者随后向大厅的咨询处询问爱心门诊在哪里。咨询台的工作人员说,3楼内科有一个“爱心门诊”,医生大概是周一到周五上班。记者再向门口的一名导医小姐询问,她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我们医院有这种门诊啊。”
在医院的急诊大楼,记者终于看到了一块关于医院“爱心门诊”的介绍牌。但是,进出的人们大都来去匆匆,几乎没有人在介绍牌前驻足观看。
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记者也没有在门诊一楼大厅内找到“爱心门诊”的相关介绍牌子。问了导医小姐才得知,二楼内科一就是爱心门诊。在走廊上的门诊大楼楼层示意图上找了半天,终于看到了爱心门诊的具体位置。
问了20多人个个一头雾水
“请问你知道这家医院有爱心门诊吗?”记者分别在市一医院和市红会医院门诊挂号处对排队的病人作了一个随机抽查。然而,问了20多个排队挂号的市民,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有爱心门诊。显然,大家对这个名词感到很陌生。还有几位市民反问:“爱心门诊”是什么?
市一医院急诊科同时挂了“爱心门诊”的牌子,但正在值班的张医生告诉记者:“几乎没人到我们这里看爱心门诊。开设这么长时间了,没几个人来看过。”
在张医生的诊室里,还有8位候诊的病人,张医生说这些病人都是挂了普通门诊号过来看病的。
在市红会医院,也是类似的情况。二楼挂号台的工作人员指着左手边的走廊,示意记者看“爱心门诊”的指示标志。“看到了吧?这么明显,但就是没人挂号。”工作人员称,有时,一个月内都几乎没有人挂爱心门诊的号。“其实,只需要出示身份证、暂住证就可以挂爱心门诊的,不需要困难证明。挂了爱心门诊的号子,医生会为病人开比较便宜的药,尽可能为患者省钱。”
惠民病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原则上,在爱心门诊挂号的患者如果需要住院治疗,可直接转到惠民病床收治。但在我们医院急诊科,如遇到急病抢救病人住院的,考虑到对方家庭有实际困难的,即使没有挂爱心门诊,医院也多半会按惠民病床收治。”市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许国根说,爱心门诊和惠民病床是针对特困人群的,“也就是说,如果这部分人群得了大病重病,挂普通科室的号检查看病,依然可以申请住到惠民病床,优惠政策是不变的。”但现状却是,惠民病床也是门庭冷落。
民工病人摇头:有这么好的事?
在红会医院门诊大厅里,记者遇到了刚做完心电图检查的余新娥,她正和丈夫周学文一同排队等着付钱买药。因为胸口闷了好几天,她这次是被丈夫硬拉来医院做检查的。
余新娥手上拿着几张单据:西药费36.3元、中成药31.5元,化验费59元、治疗费2.3元,再加上挂号费等一些零碎的费用,花了差不多140块钱了。
余新娥搓着双手,有点心疼钱。“要供孩子读大学啊,这140块钱我们两个差不多要挣四五天呢。”
余新娥和丈夫两人从河南来杭州打工满8个年头了,一个做废品收购,一个做保洁员,两个人的收入都不高。
“为什么不挂个爱心门诊?药费会便宜很多,总价基本不会高于50块钱的。”余爱娥听了转头就问了一大串:这爱心门诊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挂号?在哪家医院?挂了这个门诊,是不是看病、检查、买药就不用花那么多钱了?“还有,大病小病都能看吗?这么便宜,能看好病吗?还有这么好的事?”
记者陪着周学文夫妇到门诊挂号窗口问询,工作人员仔细地告诉周学文,只要带上身份证、暂住证,窗口处每天都可以挂爱心门诊。门诊医生诊断后,即使是需要转到其他科室就诊,费用仍然按照爱心门诊的优惠政策结算。听完,余爱娥低头看了看手上的单据,有些后悔地说,"记者同志,要是在检查之前碰到你们就好了,我可以省下好几十块钱呢,你看,几天又白干了。"
如此优惠的“爱心门诊”,为何受到患者的冷落呢——三道坎“卡”住爱心门诊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许国根主任医师是杭州市九届政协委员,也是民进杭州市委会调查报告《爱心门诊、惠民病房的现状与对策》的执笔者。他认为,导致爱心门诊少人问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六成市民闻所未闻
“一是病人的知晓率低。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约有62%的人不知道爱心门诊、惠民病床,听说过的占23%,有点了解的只占14%。”许国根说,每每看到电视上播出的私立医院的广告,他就想大声呼吁,公益广告少不得!“如果电视台播出的是爱心门诊和惠民病床的广告,那么,对此毫不知情的人就会减少很多。”
记者的走访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病人担心“便宜没好货”
另一方面,病人的疑虑以及“便宜没好货”的观念在一些病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也影响了“爱心门诊”的就诊量。“比如说,爱心门诊开的药都是最便宜的药,零利率,多少钱买进就多少钱卖。”许国根举了两个例子,300种常用药中最便宜的只要9分钱,像头孢拉定胶囊也只要4.2元。“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开出这种单子来,患者就会有疑问:这种药管用吗?这么便宜的药,能治好病吗?”
“也有的病人会质疑医生,以为爱心门诊的医生都是不太好的医生。其实不是这样的。按规定,爱心门诊与惠民病床都必须有专家坐诊,专家把关,需要手术的病人,仍然按照手术的易难级别由相应年资的医生主刀,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像我们医院,配备了两名主任医师到爱心门诊坐诊,但坐诊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几乎没有病人来求诊。现在就只能兼顾了。”
小病不来看,大病管不了
杭州市红会医院一位姓周的副院长认为,爱心门诊之所以流于形式,还在于它的受众群比较尴尬:“爱心门诊主要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但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年轻力壮,生了一些小毛病都是扛扛就过去了,要么就是自己到药店买点便宜药来吃吃,有些可能还不到50元就能解决问题,所以,他们怎么会来医院呢?真正来医院看病的人,不是生了大病重病的,就是一些意外受伤的。但这些,爱心门诊和惠民病床又解决不了。这就有些尴尬了。”
对此,许国根也认为,爱心门诊本身的确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爱心门诊的药物虽然比较便宜,但只能看看简单的小毛病,像感冒、发烧等。稍微重点的病,医生也怕担风险。患者也有这方面的担忧:爱心门诊是解决不了大病和疑难病的。
“另一方面,爱心门诊和惠民病床的运作基本上是由各医院自身提供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大多没有制定相应的专项补助措施,没有纳入财政开支预算。门诊看病、医护人员的工作投入、用药、器材等等方面的消耗,都使得医院存在着爱心门诊接诊人次越多和惠民病床收治病人越多亏损就越大的现状。”许国根说,在调查的27家医院中,在这种模式的运作下,爱心门诊和惠民病床医护人员接诊和收治的病人越多,奖金却没有相应增加,有些医院和医护人员接诊爱心门诊的病人和收治惠民病床的病人积极性也就不高,主动性不够,这同样是爱心门诊就诊人次少,惠民病床收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全市126家爱心门诊和2005张惠民病床进行检查考核,根据考核成绩的好坏和工作量的多少下拨资金,同时进行全程监控,做到专款专用。”
杭州市卫生局医政处相关负责人说,杭城医院的爱心门诊和惠民病床遭遇冷落这一现象的确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目前,他们正在对此作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希望能尽快找到症结,求得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杭城外来务工人员和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26家爱心门诊“零门槛”
2006年的杭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杭州市已经建立爱心门诊126家,惠民病床2005张。困难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到爱心门诊就诊,将享受“一免一减一控”的惠民政策。
惠民对象为杭州市除持有《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以外的困难人群和外来务工人员。就诊时须提供社区出具的“家庭困难证明”、“暂住证”或区、县(市)发放的“爱心就诊卡”。但记者从各医院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爱心就诊卡”是免费发放的,只要病人能提供“暂住证”和身份证就可以看“爱心门诊”。可以说,“爱心门诊”几乎不设什么门槛。
2006年,杭城各大医院的爱心门诊实施“一免一控”,即免挂号费;每门诊处方费用控制在50元以内,提供最基本的诊疗服务。惠民病床实施“一减免”,即惠民病床床位费减免30%,医保病人减免费用自负部分的30%。
2007年,杭州市卫生局又进一步加大了爱心门诊和惠民病床的优惠力度:从2007年1月12日起,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开设的爱心门诊(惠民病床)对就诊病人实行“二免四减半”,即免挂号费、诊疗费;减半收取床位费、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费。每门诊处方费用继续控制在50元以内;300种基本药品实行零利率,药品按医院进价配给病人。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