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纠缠于外界的争论,这是对镇坪、对陕西乃至对全国人民的不负责任”,镇坪县林业局局长近日的这句话,不仅将四十多天来备受关注的“华南虎”事件之争,上升到一个特别的高度,更在谈话之间,释放出这样的信息——虎照真伪之争毫无意义。
自“虎照”被疑为假,当地政府终日身处舆论的风口浪尖,网上沸沸扬扬的议论,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曾经让相关人和相关部门,做出种种积极主动的应对。这些举动,虽未将事情弄出个水落石出,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事态的发展,回应着公众的疑惑。而今,按照镇坪官员的说法,虎照真伪已然不谈,再谈便是“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争论上”。
这样的说法,恰与人们对虎照事件的“悲观推测”相印证。一个多月的激烈争论之后,曾经热情关注“真伪”的民众,经过了质疑、争辩、期待种种“情感历程”,渐有疲惫之态,甚至有人落寞地推断:如同许多事情一样,名噪一时的“虎门事件”也会虎头蛇尾,“政府将不回应、不调查、不处理、不追究”。
其实,上级政府部门也不是不调查、不回应,只不过调查和回应的,不是虎照的真假,而是华南虎的是否存在。为证明华南虎存在的状况,国家林业局派出十位专家赴陕西圈定了20万平方公里范围,进行了10多天的第一阶段调查,正是希望通过调查给出“华南虎真相”。
遗憾的是,公众期望的“真相”还不仅于此。在他们的眼里,科学意义上的“华南虎真相”固然必要,社会学意义上“虎照真相”同意重要,“保护动物”和“实事求是”即不矛盾,也不冲突,前者事关濒危动物保护,后者涉及政府部门公信力,保卫华南虎固然刻不容缓,但捍卫一级政府的诚信、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同样不容小觑。
如同一些媒体所言,关于“虎照”事件,“真相虽然逼近,但却并未大白”。而真相之所以能如此“逼近”,是因为在过去四十多天里,无数公众的主动参与和积极追问。“华南虎”事件的双方,一面是自始自终坚信虎照为真,认定自己的新闻发布是“建立在科学分析、深入调查研究、专家鉴定的基础上”的陕西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一面是从不同方面用大量证据来“证伪”的众多网友、动物专家、植物学家、摄影专家、软件技术人员。二者一方是民,是公众,一方是官,是政府。当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出质疑,不仅是在行使自己的表达权和知情权,更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尝试参与公共事务。持续月余的华南虎事件的最大意义,可能就在于它以公众参与的巨大激情,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这样充满热情的表达和尝试,如果换来的只是“争论毫无意义”,得来的只是“无言的结局”,恐怕留下的是真假虎照的永远悬念,受挫的是公众参与的热情,损伤的是政府公信力。
公众是否关注公共事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17大报告指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能否充分行使表达权,保障参与权,捍卫知情权,落实监督权,关键在于政府对每一个具体社会事务的处置。当虎照问题演变成公共事件时,政府便不能再保持沉默,而是有责任满足群众的知情权,让公众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当初关于“华南虎”的种种质疑之声,虽然激烈,虽然尖锐,甚至不无偏激,但却是“充满希望”的表达,其中饱含着积极期待和信任,今天,公众关于“华南虎”事件将“不了了之”的推断,以及政府将给出一个“不回应、不调查、不处理、不追究”的消极推测,意味着这种热情的消退。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一个莫须有的“华南虎”,并非没事找事;纠缠于虎照的真伪,更非“毫无意义”,追问真相,给出真相,才是保护公众参与热情,捍卫舆论监督权的最好行动,才是真正对全国人民负责。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