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总督府,新任总理陆克文(前排左二)宣誓就职后与总督杰弗里(前排左三)握手。澳大利亚新内阁当日宣誓就职,工党领袖陆克文成为澳大利亚第26任总理。新华社发
新闻背景: “中国通”
陆克文3日正式宣誓就任澳大利亚总理,从而成为澳联邦成立以来的第二十六任总理。澳总督杰弗里主持了宣誓仪式,并于此前正式接受了霍华德辞职的请求。陆克文政府的首届内阁成员随后也相继宣誓就任。
陆克文深谙中国文化,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被媒体称为“西方世界第一位会中文的总理”,加上他承诺当选后要从伊拉克撤回澳作战部队,签署有关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都被认为是将“孤立美国”的行为,一时间使得新任总理备受关注。
西方政治中普遍存在的竞选承诺与具体政策的“距离差现象”,在澳大利亚会否依然,或者换言之,澳洲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在未来几年中究竟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走向?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资深国际关系教授何睿斯先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签署《京都议定书》和从伊拉克撤军的政策都与上届政府有很大不同,但并不意味着澳外交政策会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说,这只能说明澳“不会在所有问题上都追随美国”。陆克文在11月24日当选当晚的讲话中向“崇高的朋友和盟邦美国”表达了问候,并继而在回复布什总统的贺电时“强调了与美国结盟在我们外交政策中的中心地位”。
路透社在选前也援引美国学者的评论指出,陆克文胜出不会引起澳美同盟关系的大调整。华盛顿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罗曼认为,美澳关系总体上是相当稳固的,政府的更迭不会引起“根本性的变化”。他说,“可能会在语调上有些细微差别”,而“这并不会改变任何实质。”夏威夷太平洋论坛负责人拉尔夫·科萨更认为,陆克文有关为澳说话而不追随布什的主张在竞选中是有意义的,“实际上,他和霍华德一样是亲于联盟的”,“澳大利亚以前的工党政府一直是美国坚定的盟友,而且也将继续是一个坚定的盟友。陆克文不是一个投弹手,他是一个前外交官。”
尽管如此,何睿斯教授认为,陆克文将会较霍华德更重视亚太地区,但由于“人们都知道他了解中国”,陆克文在对华政策上反而将有可能会“更为谨慎”。尽管如此,他表示相信,澳中关系将会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近年来,中澳关系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两国经贸合作尤为迅速。两国的能源合作不仅催化了澳洲采矿业的一片兴旺,也创造了大批的就业机会。根据澳方的统计,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澳洲经济持续繁荣中的“中国因素”正日益扩大。在竞选中,针对霍华德祭出的连任“法宝”——“经济牌”,陆克文也曾不无诙谐地指出这种经济繁荣的“国际背景”。
毫无疑问,经贸关系今后将依然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中澳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同时,在清洁能源及其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在今后几年中,霍华德的“经济繁荣效应”将会继续在选民中发酵,正如前工党主席比兹利所指出的,人们会“拿陆克文与霍华德比较”。新政府面临着继续维持经济兴旺的重任。在亚太新兴市场中,印度仍将是澳未来扩大经贸合作的“潜力股”,但中国显然是难以回避的“现实股”。澳工党前秘书长鲁斯里11月28日表示,如果经济搞不好,陆克文政府将很难获得连任。比兹利也警告说,“最艰难的挑战是2010年的大选”。
从目前情况看,继续巩固与美国的同盟,不断深化与中国的关系,积极参与并在国际政治中彰显澳洲特色,深入探寻澳洲的未来战略定位,将会是陆克文政府对外政策总体的发展方向。当选伊始,陆克文即宣布将亲临即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还签署了第一个官方文件——批准《京都议定书》的核准书。这不仅是其兑现竞选承诺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且也为之赢来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赞誉,短短数天便成为广受欢迎的国家领导人,被认为将有助于改善澳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本报驻堪培拉记者陈小方)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