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谭博文
谢涛对中国文化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她表示,北京奥运会是人文奥运,中国文艺工作者要借这个机会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谢涛刚在巴黎中国戏曲节上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她所演的晋剧《范进中举》获得最佳传统剧目奖。
谢涛是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领取者,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和中国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获得者。
自获得“梅花奖”和“文华奖”后,谢涛十年如一日,从没有离开过舞台。她坚持到农村为农民演出,山西各地有很多她的农民戏迷。
谢涛所在的太原市实验晋剧院青年剧团每年要完成260场左右的演出任务,最多时可达400场,而且大多是在农村演出,总是一台连着一台。10年里,谢涛没少走一台,没少演一场,经常为了观众的要求而多演多唱。今年7月8日在代县的俄岭寺演出,当地要求谢涛场场出演,她都答应了下来。5天演了5场大戏,清唱了6次。
8月3日至6日,剧团又到太原市瓦窑村演出。4日晚谢涛演《齐王拉马》时,感觉腰有些不对劲;当晚吃力地把戏演完,第二天早上起床时腰便不能动了。去医院拍片,诊断是骨质增生和腰肌劳损。让谢涛为难的是,晚上她还要演一场《点帅破阵》。
“戏比天大,出了你的戏就得演”,当晚谢涛继续登台演出。在观众一次又一次的叫好声和热烈的掌声中,谢涛忘记了疼痛,唱得更加卖力。演出结束后,谢涛汗湿衣衫,呆滞地坐在衣箱上说:“我唱到"交印"一段时,真想坐到台上不唱了。”
谢涛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把戏演完。她的精神感动了其他演职员,也感动了在场朴实的农民。
长年的基层演出和历练,使谢涛吸取了源源不断的艺术养料,也赢得了艺术上的辉煌成就。
2001年,谢涛第一次把晋剧带入欧洲,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的晋剧文化,受到欧洲观众的热烈欢迎。
此后,谢涛在声腔表现方面不断突破自己。她尤其关注山西的历史文化名人,想方设法以晋剧为载体,连续改编了《芦花》、《范进中举》、《烂柯山下》等剧目。2003年,《范进中举》开始投排,3年时间里边改边演,几易其稿,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理念、贴近时代审美的剧目,也是谢涛继《丁果仙》之后的又一精品剧目。
2005年10月,谢涛带着《范进中举》参加了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是晋剧时隔69年后又一次上海之行。演出盛况空前,轰动了上海滩。18位戏剧专家认为,该剧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好戏,整台戏是一颗“玉雕的白菜”,为当代戏剧竖立了一个标杆。专家尤其称赞谢涛的创作有深度、有厚度,是中国难得的女老生。凭借在《范进中举》中的精湛表演,谢涛荣膺第十六届中国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谢涛11岁时曾背着父母,撕掉了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铁了心要进戏校学晋剧,身为晋剧演员的母亲为此打了她;15岁时,她开始在实验晋剧院实习;16岁,在旦角行当已初露锋芒的谢涛,再次放弃了一条平坦之路,转而投身于深沉而有内涵的须生行当。
40岁的谢涛现正处在事业的巅峰期。身为奥运火炬手候选人,谢涛如同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的运动员那样,“更高”是她所从事的艺术和奥运会共同追求的精神。
据新华社太原12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