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理善后的超售,只是航空公司强加给旅客的经营模式”,日前,深航等航空公司公布机票超售补偿方案,这是国内首次细化超售赔偿细则。
但记者了解到,国内最大的三家航空公司国航、南航、东航等尚未跟进,这就使此次“超售善后案”影响力大大减弱;而在实际操作中,甚至连最基础的“超售告知”都很难实现。
或许未来一段时间内,旅客依然需为航空公司用来“风险规避”的超售买单。
惊喜:“三小”公布补偿细则 此次公布补偿细则的公司包括深航、海航和川航,虽只是规模较小的航空公司,但却是国内航空公司首次对超售赔偿的细化。
根据此次深圳公布的航班超售赔偿方案,因航班超售造成未能如期成行的旅客,深航将优先为其安排后续航班座位,并补票额差。若旅客因超售延误时间,深航将给予乘客所持票面价格30%到票面价格的补偿。
遗憾:“三大”按兵不动 据了解,和“三小”相比,国航、东航、南航等较大规模的航空公司至今尚未公布有关机票超售补偿细则。
东航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尚不公布超售赔偿方案,一旦发生超售造成的改签延误,善后处理工作依然由地面部门随机处理。
质疑:用“超售”转嫁风险? 在国内,乘客的赔偿与善后服务始终没有权威标准,常由旅客承担客座风险。“比如,一旅客订了早上8点的机票去北京,但后来改签到9点那班,那就是说,航空公司为一位旅客提供了2个飞往北京的座位”,一家民营航空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说,一般这样一个长途的经济舱空座,将给航空公司带来约1000元的损失,因此几乎每个航空公司都采用超售机票来规避风险。作者:晚报记者王智宇报道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