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场”里孵化思维创意
——英国创意产业给上海带来了什么?
一头红发的索瑞·汉斯伯格指着英国纪念品设计展中的一块“伦敦手绢地图”说:“这里展出的纪念品最能体现创意产业4个字的精华:以别出心裁的呈现,说服顾客买回一件能够打动人的小东西,而这不仅仅是为了买回一段旅游的回忆。
新鲜事 上海频现
作为英国领事馆艺术、建筑与设计项目经理,索瑞·汉斯伯格把英国各大博物馆、艺术馆内“集聚非凡创意于一个小物件”的85款纪念品搜罗整齐,运到上海的“海上海”新城,成为昨天开幕的“创意英伦·城市体验”系列活动的主打展览之一。英国“创意之父”约翰·霍金斯自从去年被上戏聘为客座教授之后频繁来往上海,还将在上海双年展的论坛上谈他是准备如何把虹口区的“远东第一屠宰场”改建为创意产业基地“1933上海老场坊”的……发源于英国的“创意产业”正在上海的各个角落出现,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喜、乐趣,还有生机、商机和一丝危机。
煤气包 变大剧院
当年“远东第一”的屠宰场,变身如今孵化思维的创意基地——这个看似匪夷所思的念头,其实借鉴了英国泰特当代艺术馆的改造案例。在“创意英伦”的《利物浦城市发展图片展》中,我们通过照片对比得知如今闻名世界的泰特艺术馆,原先是一家大型发电站。据约翰·霍金斯介绍,在英国,甚至还有把废弃煤气包改建成剧院的例子。这些貌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个体,正是通过“头脑风暴”(Brain-storm)嫁接出来的。“创意产业”的风行,使得这种思维方式也开始风靡办公室内外。
上实集团在开发“海上海”新城的同时,把文化与地产融合,在社区内打造了“海上讲堂”“海上剧院”与“海上广场”3个文化天地,免费向周边居民开放。这一措施,也是“头脑风暴”的妙招。
多元化 制造活力
英国利物浦在去年被选定为2008年欧洲文化首都,其中的关键因素与2002年第二届利物浦双年展体现出的活力和创造力不无关系。作为上海的姐妹城市,利物浦双年展选定的英国艺术家,还将出现在正在举行的上海双年展上。他们将通过照片、电影、装置、设计等方式创作作品,回应上海双年展的主题“超设计”。
大转型 创意城市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的创意工业顾问克里斯汀表示,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主要是由于多元文化和国际化运作,如在伦敦就可以听到500种不同的语言。虽然上海始终怀有海纳百川的态度,但是还没有像伦敦那样已经从工业城市转型为创意产业城市。
上海市政府已明确要在全国率先推进和发展创意产业,以此带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正如索瑞·汉斯伯格所说,仅仅纪念品的创意、设计、制作就能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涉及社会多方面的创意产业能够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带给整个国家发展的机遇。如果创意得当,能给众多文化活动、房产销售、手工制造等行业带来生机和商机。
本报记者 朱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