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本报2007年11月29日社会周刊《也让生者多慰藉》一文刊发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一时间,本报热线不断,有向记者反映情况询问“涉老”政策的,有希望尽快落实惠老政策的,有对改善老年弱势群体提出积极建议的……今天,我们从众多热心读者中选取一封来信刊发,以期成为联结政府与普通群众的一座“桥梁”。
读了《山西日报》2007年11月29日,社会周刊《也让生者多慰藉》一文后,非常感谢《山西日报》能关注“涉老”问题、关注老年这一弱势群体的百年之后。感谢之余,也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我是中北大学离退休管理处的处长,在任期间,送走老干部百十余人,也曾多次与殡仪馆有工作联系,对殡葬管理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1.省卫生厅下发通知取消各大医院告别厅,有其正确的一面。医院告别厅确实存在扰民和堵塞交通的问题。但取消了告别厅到哪办丧事?去殡仪馆?一是收费高,二是殡仪馆太少实在不方便。对此,应考虑伟人的一句话:“要过河,先解决船和桥的问题”。
2.目前,殡仪馆的收费说涨就涨。从上个世纪90年代说起,运尸车从260元左右提高到现在1600元左右,这还是普通车,高档的要3000多元(包括火化等费用),骨灰盒从2元到300元不等,现在涨到1000元以上。再加上出车费、花圈费、骨灰存放选位费、寿衣等等,已超过5000元。完事后,招待帮忙的费用又得好几千元。若要买块墓地,再补上万元。所以,老同志中流传着一个“五不起”(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上不起学、娶不起儿媳、死不起人),其中之一就是死不起人。
3.从政策导向上,随着殡葬改革,移风易俗,保护耕地,禁止土葬(市区)。这就要求降低火化成本才对。可事实上一个骨灰盒的价格已接近棺材的价格,造成土葬省钱的现状。还由于一些原因,即便遗体已经火化,骨灰盒也找地方埋起来,形成一个个新的坟包。一到清明节,四处防火,这样下去会对殡葬改革形成反复。
4.我在任职期间,因有些老干部在外地病故,先后走过西安、郑州、北京等城市,感到人家的殡葬服务首先是服务到位,让亲友感到温馨、感到慰藉,其次是快捷、有序。殡仪馆点也多,建议我省要多建殡仪服务中心。现在殡葬业没有放开,应该引进竞争机制,才能打破垄断的现状,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5.我省殡仪管理在公益性事业的前提下,确实需要整合,需要打破僵硬的现状,在社会各个环节的联动上下功夫。如强化人性管理上可以借鉴外地经验,如郑州市送殡车队过来,交警给予优先放行。而在太原,送殡车队会被冲成几块。作为文明城市,先放行一下,也是对逝者英灵一生贡献的肯定和尊重。再就是要政策落实到位,如目前太原市已经执行丧葬费补助新标准,而省属单位至今未执行,时间已相差两年多,希望尽快有个结果。
中北大学离休干部 王明丁
别让民意等太久 人们在经历千呼万唤与望眼欲穿却每每无奈的等待,也许等来一个惠及民生的政策,之后的人们却不免有既喜且恼的复杂情感。分析起来就像殡葬改革,群众会认为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有些“姗姗来迟”。换个角度说,也许这些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己任的政策,让人们等得太久。
惠及民生的政策常常有,今年仿佛特别多。那么,怎能避免被民意“推着走”?首先需要审视的当然是民意本身。如果广大群众的诉求是正当合理的,那么就应当及时调查研究,果断作出决策,而不要议而不决、一拖再拖。一项惠民政策的出台,自然免不了会遇到技术上或体制性的障碍,但这不应成为惠民政策出台“时机不成熟”的永久性借口。其次是对现有政策的不断完善、认真落实。也就是要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否则必然放大了群众的不满,也消蚀了政策制定者的公信力。
从我省殡葬的现实来看,事实上是群众利益与部门利益之间存在着两种利益此消彼长的形态。以群众利益为重、以部门利益为轻,不把部门及其所属实体的运行成本转嫁给群众,殡葬改革就能为更广泛的群众所信任、所拥戴。
刘永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