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不,法国文化没有死!”法国前文化部长12月4日发出怒吼,反击美国《时代》周刊宣称法国文化已死的论调。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5日报道,最新一期欧洲版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文章认为,当今法国,只有歌星约翰尼-阿里戴堪称一位拥有国际声望的在世艺术家,但他也已因年龄原因在本周宣布将于2009年停止巡回演出。
这篇文章说,法国上千艺术家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完全是靠国家在文化上投入的巨额补贴,在海外成功的少之又少;不仅如此,法国每年拍摄的200部电影多是“廉价货色”。与此相类似,法国小说也很少能飘洋过海,在国外出版发行。因此,《时代》周刊得出结论:一个产生过超现实主义和印象派艺术的国家如今在艺术方面已被英国和美国超越。
对此,法国前文化部长、小说家莫里斯-德吕翁12月4日反击道:“每隔4到5年,美国就产生一种反法狂热。”
他在《费加罗报》针锋相对地发表题为《不,法国文化没有死》的文章说,《时代》周刊文章的作者混淆了文化与娱乐的区别,但文化价值并不决定于票房收入,一名艺术家的价值能用美元多少来衡量吗?
评论家雅各布则表示,问题源于美国人对法国文化的定义,他们认定“戴高乐+萨特+法国棍子面包+索菲-马索(影星)的乳房=法国文化”。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