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百万农民享受健康新保障
本报记者 狄文君
秋收前,昌图县宝力镇樱桃村农民陈守立骑摩托车时突然摔倒,导致颅内严重挫伤。在被送到宝力镇医院后,医生立即为他做了开颅手术。因该起事故不涉及第三者赔付问题,按县新农合办的标准,镇医院当即决定执行封顶保障线,为其垫付了2万元医疗补偿费。
个人一年交10元钱,结果却得到了2万元的医疗补偿,这让陈守立颇为感慨。他逢人便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整个医疗费达到4万块左右,这要是全部由我自己负担,真不知道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了。这真是政府为咱百姓办的天大的好事啊!”
近年来,铁岭不断规范、深化、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参合比例稳步攀升的同时,广大农民也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新保障制度带来的好处。截至今年10月,全市207.1万农业人口中,参加新农合的有183.6万人,参合率达92%。仅前6个月,该市就补偿农民患者76.06万人次,支付医疗补偿金3543.62万元。
让新医疗保障全覆盖
2005年5月,铁岭县在辽北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同年底,昌图、西丰开始试运行。去年5月,新农合保障制度正式在辽北全面铺开。该市将其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全市社会整体发展规划,并先后制定下发了有关试点工作、基金管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农村卫生体制、乡镇卫生院经营管理等多项政策性文件。
为加速推进新农合工作、尽早让每位农民都能享受到全新的健康保障,铁岭很快便组建了新农合的市县乡三级机构管理体系,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为加强经办机构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该市还重点开展了新农合医疗补偿政策、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补偿审核和计算机等培训工作。目前,全市80%以上的工作人员都参加了省、市级业务培训。如今,新农合制度已在辽北农村实现了百分之百全覆盖的目标。
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
新农合框架搭起后,就要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从而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铁岭在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补偿水平与保障能力相适应”原则的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医疗补偿机制,统一住院补偿起付线、封顶线、风险金和分段补偿比例范围标准,千方百计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程度。
农民缴资始终不变,政府投入连年提高。去年,铁岭的新农合筹资标准从试点期的30元提高到44元,今年又提高到50元。自新农合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现已累计筹集合作医疗资金1.52亿多元,其中各级财政的补助资金超过1.08亿元。
政府补助及筹资基数逐年攀升,参合农民的补偿“门槛”却在降低。去年,铁岭乡镇卫生院的起付线已由100元调整为50元,县级医院由300元调整到200元。而今年,该市又将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起付标准统一调到150元,市级的调到了300元。此外,该市还在省新农合药品目录的基础上再次扩充了5%的份额。
为了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铁岭要求在规避基金风险的前提下,各县(市、区)新农合医疗基金使用率要达到90%以上。今年以来,该市还实施了新的门诊补偿制度,其中慢性病门诊补偿标准在20%左右,封顶线可达1000元。对农村贫困人口和特殊人群,当地民政部门统一为其缴纳参合费用;对居住在农村的非农户和无固定职业者,一并纳入新农合范畴;实行大病医疗救助,提高全年医疗补助封顶标准,这些举措都大大保障了参合农民的利益。
好事办到农民心坎上
用制度说话,才能把好事办好。为确保新农合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铁岭严格执行“专户储存、专款管理、专款专用”、“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的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制度,并成立了由人大、政协、纪检、审计等部门及农民代表参加的新农合监管委员会,实行基金筹集、管理、支出等环节全程监督。为做到补偿得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实施了基金月公示制。对参合农民补偿3000元以上的,在县级农合办公示;补偿500元以上的,在乡镇农合办进行公示。
为把好事办到农民的心坎上,今年铁岭实行了新农合的定点医疗机构补偿垫付制度,即参合农民在结算医疗费时,由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先为其垫付补偿费用,定点医疗机构再与经办主管机构进行结算。言外之意,患者就医时即可得到补偿,而不是过去的个人缴纳全部医疗费,出院后再拿着单据四处跑报销了。
今年,铁岭取消了患者转诊审批制度。此举不仅彻底将选择定点医疗机构的自由权还给了农民群众,还在新农合定点医疗服务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定点医疗机构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医疗质量的紧迫感,得到了参合农民的拍手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