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内容
明年国家大幅增加民生支出
防过热压物价货币政策十年首次从紧
3日至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昨天落幕,它为隆隆前行的中国经济列车再一次修正了速度和方向。
防止宏观经济过热,货币制度从紧,控制价格转向明显的通货膨胀,较大幅度增加社保、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崭新的提法一个接一个抛出,颇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008年,这些政策将会产生怎样的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会出现哪些变化?本报对会议精神进行了解读。
货币政策十年首次从紧
会议摘录: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关键词
从紧
这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首次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已经实施10年之久的稳健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
“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基于政府对当前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认为,这是一个强烈的政策信号,意味着几年来中国经济形势已发生较大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货币政策将“从紧”,但财政政策则依然保持“稳健”。对于这“一稳一紧”的组合拳,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庄健则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表明调控力度将会加大,而通过财政税收政策进行收入再分配,将能够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做到“有保有压”。
加息
货币政策从“稳健”升级为“从紧”,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认为,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将会肯定发生。他分析说:“如果明年物价不能调整下来的话,预计还会有两次加息。”而存款准备金也还有上调空间,“以前大家都觉得12%已经见顶,但是现在已经超过了13%。”上调空间可能是“无尽无限”的,关键看政府对宏观调控的决心。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分析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将货币总量压下来的手段有多种方法:“比如票据对冲流动性,公开业务市场操作,提高利率,对各个银行进行‘打招呼’。”而在明年,使用这些方法的力度可能也要加大。
宏观调控首抓“两防”
会议摘录: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关键词
GDP
近期食品类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对此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分析说,虽然目前物价没有出现全面上涨,但防止全面通胀仍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指出,考虑到改善民生、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重点建设等各项工作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明年财政支出还会比较大,所以仍需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所谓控制总量,主要是指GDP的增长率要降下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左大培这样理解,“如果一直维持在现在超过10%的水平,经济过热必然发生,整个物价都很难真正降低,也就做不到‘稳物价’。”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则认为,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是目前要解决的“病根”之一。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也指出,中国的投资率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近20个百分点,消费率却低近20个百分点。“随着中国市场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逐渐提高消费在GDP增长中的贡献,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内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方面,就是增长进一步加快,就是从偏快转向过热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这个涨价的产品在增加,它有可能从现在这个结构性的上涨转变为一个全面的或者是更多价格的上涨。针对这两个问题,我想就是今后在控制总需求,包括控制国内的固定生产投资、优化了出口结构,稳定出口增长,这两个方面应该下更大的力量。”
左大培认为,“调结构”是指要调整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局面,提高需求拉动的比例,让内需拉动成为主要动力。“目前我们的内需靠房产拉动太多,要转变到增加公共消费上面去,比如公共医疗卫生。”
抑制物价转向明显通胀
会议摘录:要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完善储备体系,提高价格调控预见性,加强价格监测,加强市场监管,及时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
关键词
通胀
将防止全面通胀的问题作为下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体现出国家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关注,同时也体现出国家在宏观调控上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认为,虽然今年下半年CPI增长较快,但目前的价格上涨仍属于结构性上涨,食品类价格上涨快,并未传导到其他商品,物价没有出现全面上涨。
但是,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则指出:“我们现在有价格调控预见性不够强的问题。今年的猪肉价格的上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关部门没有及时监控生猪的存栏数量的下降以及猪饲料价格的上涨,农民大量杀猪,引起猪肉价格的上涨,这个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这个就说明我们的预警机制不行。今后要加强粮油肉奶的供应量与库存量的监控。还要严密监控国外这些产品价格的趋势。”
国家发改委则强调,目前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升有具有一些有利条件,因此“从大宗商品的供求情况和当前经济运行总体情况看,做到不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是有条件的,努力使物价涨幅逐步回落是可能的”。在猪肉价格方面,目前生猪存栏逐步恢复,“预计明年下半年生猪供应将得到明显改善”,而绝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价格也都可以保持基本稳定。
资源品价格
“因为梳理石油等资源品价格必将对物价产生蝴蝶效应,但资源品价格扭曲如果不加以及时调整,又会影响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效果”,中国能源网副总裁韩晓平表示,“在中央所提出的‘促平衡’的要求上,政府会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求政策平衡点。”
中央将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而在油价高企对工业成本和消费品产生涨价威胁时,韩晓平分析认为,明年在资源品价格上的改革速度可能比想象的要迟。
国家发改委指出,目前推动价格总水平继续攀升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今年的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在下半年,对明年的滞后影响较大。二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在上涨。其中原油价格已接近每桶100美元,“对输入型通货膨胀要有充分估计”;三是理顺资源环境价格会推动价格上涨。
近日公开征求意见的《能源法》草案将能源定价原则表述为“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主导”,这意味着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必然上涨,如果加上环保收费改革推行,都将在一定程度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
低收入群体更受关注
会议摘录: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关键词
收入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余南平教授说,“经济增长过热或者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受影响最大的,肯定是中低收入群体。这类人群的收入增长很难跟上物价飞涨的脚步。”
在物价上涨的同时,该涨工资的就得涨。由于收入低,已经导致我国东部一些打工群体生活困难。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认为:工资上涨不一定会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利润能够承受工资的增长。这些年我们国家企业的利润都让资本与税收拿走了,工资拿得是非常少的一部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则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强调了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强调了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这些都表明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更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
制度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可以说抓住了改善民生问题的关键,通过制度保障,人民受益会更长久、更稳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